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当你熬不住的时候看看秋园就能知道,知
TUhjnbcbe - 2023/4/30 21:06:00

最近想法特别多,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结果啥事也没干成。好像自己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种状态,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然而,我不想混吃等死,只能强迫自己一点点调整。

昨天逛豆瓣,一个网友说:加完班去吃自己心心念念的菜,但是老板弄错了,特别难受,都快哭了,但是看见另外一个客人刚打包好要出门就翻车了之后觉得他好惨,自己就没那么难过了。

有网友评论说,原来用悲伤融化悲伤,悲伤就融化了。

又有网友说:他人的痛苦是自己痛苦的解药,还有的说烦恼会解决烦恼。

这话听起来有点不地道,可是生活中这是实实在在的人性。

我们也不是盼望别人惨,但是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惨,自己心里确实会释怀一些。

这就是通过对比从别人身上获得了能量。

可能生活中我们能获得的能量有限,但是书却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汲取能量,获得动力的源泉。

在《秋园》这本书中,不仅有善良的光辉,还有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求学的艰难,以及人们的韧性。

(一)

秋园有大嫂,还有二嫂。

大嫂长得不漂亮,有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穿一双绿段子绣花鞋,鞋面用红丝线绣着牡丹花,走起路来颤颤悠悠。

大嫂很能干,绣出的华儿像活得一样,擀出的面条又细又长,很讨人喜欢。

二嫂身世很可怜。父亲跑码头赚了些钱,引来了土匪。土匪见二嫂的母亲长得漂亮,就想强奸她。母亲拼命反抗,被土匪当胸一刀杀了。

二嫂的小弟弟只有八个月,还趴在母亲胸口找奶吃。

秋园家是开药店的,父亲的医术很好。父亲的一个老病号认识二嫂一家人,闲聊时说起她家的遭遇。

父亲很感慨,就把二嫂带到了家中,认作了干女儿。等这个小女孩长大后和秋园的二哥很投缘,结成了夫妻。(这是妥妥的养成系呀!)

二嫂眉眼修长,嘴巴小巧,皮肤白里透红,除了有点胖,模样很好看,(可能遗传了母亲)人也很善良、厚道。

值得一提的是,二嫂没有包过脚,也没大嫂能干,娘家姓李,大嫂经常喊二嫂“李大脚”,话里话外有些瞧不起二嫂。

然而,不管瞧得上瞧不上,他们的的结局殊途同归。

似乎是注定的,她们的名字都是嫁进梁家后公公给取的。

大嫂叫清婉,二嫂叫清扬。

那天,秋园的父亲得到两张游园会的门票,很是高兴,就想着让大嫂二嫂去。

大嫂担心自己的小脚,有些扭捏,二嫂劝大嫂说:“姐姐,这整个洛阳城,还能找得出几双我这样的大脚?去游园的太太小姐,怕不都是小脚......”

大嫂被说服了。

可见,二嫂真的很宽容。平时大嫂肯定有诸多瞧不起她的地方,可她却还能以自身为笑话开解大嫂。

谁也不比谁高贵多少,谁也不比谁低贱,生命本身都是平等的,因为有了各种各样条件的加持,才让生命有了高低之分。

然而在命运这条长河里,说不定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你看不上的人就是你的救赎。

所以,看人不要带着有色眼光,多一些尊重就等于为自己结下一份善缘,这份善缘可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日子里带给你光明和希望。

不知道,当游园会上的那条画舫游船沉没之时,大嫂有没有后悔平日对二嫂的瞧不起?她们可曾想到过两人居然会一同命丧在这条游船上?

保险界有句话叫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对于放学回家来的秋园来说,这句话无疑很准确。

早上还和自己打招呼的两位嫂子,一上午的时候就永远见不到了。

自己的父亲也在办完两个儿媳妇的丧事后的半个月内病故了

这是秋园坎坷的一生直面死亡的开始,以后她还会面临更多。

从此,她懂得了,要珍惜眼前人,要热爱每一天的日子,因为第二天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得到他们。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二)

和仁受结婚后,经过一番波折,秋园到花屋里去教书。此时,秋园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子恒是哥哥,之骅是姐姐,还有一个小妹妹夕莹。

此时,秋园在花屋里教书,仁受在山起台中学教书,子恒上中学,一家人的生活平平安安,热热闹闹。

可能上天嫉妒了吧,这年中秋季的时候,之骅和夕莹吃月饼,一人一口月饼一口水。

夕莹说:“这开水就是酒,我们喝酒吧。”

要和姐姐碰杯子。两个杯子要接触的时候,夕莹看见墙角猫洞里一只毛蓝布小脚一闪而过,之骅说可能是湖北讨饭婆。

秋园却说现在这个时候,庄稼都收过了,不可能有湖北讨饭婆。

秋园四下找了找,又问了邻居,都说没看见。她有些不安。

半夜,夕莹说肚子疼,拉肚子,不停地打哈欠,甚至尿了床。

秋园大吃一惊,因为夕莹从小就不尿床的。她怕夕莹病的大小便失禁了。

赶回家过节的仁受赶紧去找医生,可惜还没等医生到,夕莹就没有了,从生病到去世,她一直安安静静的,没喊过一声,没打开过眼睛。

美丽的像瓷娃娃的夕莹就这样没了,好像上天只是让她来体会人世间的快乐一样。

这是秋园第二次经历死亡,自己的亲生女儿病死在眼前。她哭得肝肠寸断,动了胎气。

在夕莹去世后十多个小时后,她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

死亡和新生的交接,让人来不及哭,笑不出来。

生命就是这么变化无常,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到底是应该感谢生命的赐予还是该怨恨生命的无情。

不管是感谢还是怨恨,日子还要往前过。

有时候想想,夕莹走了也好,在以后的艰难岁月里,她不用跟着受苦,体会过那些欢乐就够了。

(三)

仁受的一个决定让全家的欢乐化为乌有。

新中国成为后,到了土改的时候了。杨家因无片瓦寸土,被划为了贫农,分到了田和房子,还有四分之一头牛和四分之一套农具。

仁受居然没和秋园商量就辞职不教书了,要重新当农民,还不要熟人的房子,却在离花屋里六七里的*泥冲看中了几间空房,在秋园的不情愿中一家人搬了过去。

仁受想种地,自己却菜草不分,五谷不辩,是个完完全全的书呆子。他自己身体不好,那些犁地、耙田的技术活就做不了;加上疝气痛,寻常的手脚功夫也做不了。

秋园曾经包过小脚,子恒读书,地里的活谁都干不了,只能包给邻居种,收获以后按照商定好的条件给邻居谷。

这样的情况下,别人不会诚心给种的,但是要给的谷子却不能少。

邻居总是先干自己地里的活。所以秋园家的地,总是每一步都赶不上季节,稗子长得比禾多,结果搞得家里没有饭吃。

全家只依靠秋园教书的微薄的工资来生活,秋园还要抽空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来补贴家用。

仁受种田的决心却不改,总是避开秋园下田学做事。

他悄悄地去学耘禾,回来的时候眼镜上糊着泥巴,大拇祉缝里趴着两只又黑又肥的牛蚂蟥在吸血。

仁受因为担柴把脚崴了,两个多月后才能正常走路,又起了个大早把菜地里的草割干净了。

秋园跑到菜地一看,把地里的韭菜铲的精光,一根也不剩。

但是即使发生这样的事,也不见秋园生气发火。可能她也知道,这没用,至少对仁受来说是没有用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这很重要;但梦想要基于现实。当仁受想拾起自己的农民梦的时候,他没意识到彼时并不合适,他的身体不允许,家庭条件不允许;

当他辞掉教师的职位时,他没想过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几个孩子的学费从哪里来;

所以不要把幻想当成梦想,这样注定会幻灭,连累一家人。

而仁受一家人的经历也更加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诚不欺我。

身体不健康,再智慧的行动也不能付诸行动。

(四)

秋园这一生不愧对任何人,如果说有的话,我认为应该是大哥子恒。

子恒报名参加 ,体检过了,还是县里第一个空*。可是那时候家里实在离不开他。

仁受身体不好,几个弟弟妹妹还好,靠秋园一个人实在是维持不下去。不得已,秋园把子恒连拖带拽带回了家。

下半年,东北重工业部来招工,子恒考取了统计班,又被秋园以同样的理由留下了。

最后子恒考取了县上的教师。

子恒这一生受家庭所累,不过我觉得他肯定并不后悔。

自己家的情形他看在了眼里。

他感恩父母的付出,为了父母,他愿意一次次的放弃,选择最合适的职业。

不能说秋园愚蠢,耽误了子恒,只能说当时的条件秋园和子恒都是以家庭为先。

秋园不能不管几个小孩子,不能不管仁受,子恒也不能丢下他们,他不能让整个家庭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牺牲。

混合着家人生命的前途,又有什么意义呢?

纵然子恒是被命运推着走,但是他在走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抗着,否则怎么会一次次的考,一次次的试。

命运喜欢强者,在真正的强者面前,他也会自愧不如。

(五)

秋园家在*泥冲的新邻居满娭毑很可恶,自私自利,很没有人性。

满娭毑替他的儿子富平讨了个媳妇,原名叫王素云,嫁过来以后叫满春桃。

因为春桃没有嫁妆,最起码的提桶、脚桶都没有,所以满娭毑很看不起她。

媳妇进了门,满娭毑就开始摆架子,什么活也不干。累活轻活都是儿媳妇自己做,挨骂是家常便饭,有时还要挨打。

春桃生孩子的时候,痛的在床上打滚。满娭毑不但不安慰,还骂春桃,想把那些男人叫过来看你分开个胯生崽是不是,骂她下贱。

最后还是秋园帮忙,生下了孩子。但是因为生了个女儿,还没过满月就下床家里家外的做事,整天被满娭毑骂。

明明都是女人,都受过同样的痛苦,却偏偏最为难女人的还是女人。自己受过的苦还要让儿媳妇再受一次,甚至变本加厉。

很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尽管对女人还有诸多的不公平,但是已经越来越好了,女人自己的意识也在觉醒,意识到只有女人帮助女人,才能真正自强起来。

那些暴力的人永远不会明白,善良永远比打骂更得人心。

狂风骤雨吹不掉的棉袄,太阳轻轻一照就能变成薄衬衫,那是温暖的味道。

(六)

仁受被划为了旧官吏,秋园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去讨饭。

秋园和之骅讨饭到了自己学生朱杏梅家。朱杏梅的母亲连忙把它们拉到了屋里。

秋园很少会流泪,无论日子多么难,无论被邻居欺负的多么狠。但是此刻,她泪如泉涌。

杏梅的母亲说:“莫急莫急,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这个善良的女人做了好大一钵清炖鸡给她们吃,还有咸鱼、煎鸡蛋、萝卜菜。

日子要过下去,尊严也要要的。

秋园知道之骅想吃鸡肉,但是她告诉之骅:“这不是在自己家里,吃相要斯文点,先不要夹好菜,好菜要等别人喊我们才能吃。特别是那钵鸡,不要用筷子去捞......”

这对一个才十几岁的饿了好几天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可是之骅还是忍住了,最后还是杏梅的母亲替她们舀了两调羹鸡肉。

她们走的时候又给了她们三十斤米,杏梅的父亲把她们送到家。

秋园感谢她们,杏梅母亲说:“人难免有落难的时候,一定要耐烦过,一大堆孩子全靠你,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要不好意思啊!”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的女性。

落难的时候,能讨得了饭,能舍得下脸面,但是又能尽力保护自己高贵的头颅;

看见别人落难,不落井下石,能体谅他人,尽自己的力量给与帮助,解别人的燃眉之急。

正因为有这些不卑不亢,心有慈悲的人在,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管是背井离乡,还是仁受去世,又或是再一次痛失爱子,秋园才始终得以存活下来。

(七)

有人说《活着》和《秋园》很相似。

《活着》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两次,第二次看的时候几乎是越往后越不敢看,感觉太苦了,那种苦是无边无际的,真的就觉得活不下去了,福贵一家已经没有可以再失去的人了,因为已经全部失去了,福贵余生和一头和他一样老的老*牛作伴。

那样的活着真的只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是一种没有希望的活着。

不知道当我以后第三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但是《秋园》却没有给我感觉,而是正好相反,我特别希望看秋园一家人以后的命运,那是带着一种希望在看,因为我知道,尽管秋园也一直在失去,但是她不是原地待命,她同时也在反抗命运,她也挣过了命运,也得到过幸福,她和她的孩子们的一生都不曾向命运低头过,那是一种有力量的活着。

是的,活着与活着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被命运推着走,毫无动力的活着;

第二种尽管也被命运推着,但是她们负隅顽抗,绝不向命运妥协,这是一种能看到希望的活着。

而我们需要的恰恰是第二种。

谁能抵抗得了命运的齿轮,可是只是被动,没多少人甘心。不挣扎一番,怎么能证明自己来过?

所以,趁着年轻,趁着还能走,就去天大地大的人世间闯一闯又何妨?不要让自己二三十岁的身体禁锢在七老八十的心态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你熬不住的时候看看秋园就能知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