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然》杂志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有3天,每次走路45分钟以上,可以使加强全身血液循环、脑血液循环,还能预防健忘和痴呆。美国《护理健康研究》统计,发现一周运动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发生率,而最理想的运动就是走路。《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道,每周走路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患心脏病的风险。
国际卫生组织将走路定义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人体的各种解剖结构、心肺形状、生理机能、人体骨骼和肌肉位置等方面都最适合走路。
但走路也讲究方法,下面5种走法可以缓解病痛,可以延长寿命!
倒着走——缓解腰痛
倒着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背部肌肉。很适合久坐的上班族、长期坐着看电视的老人等人群。建议正走结合倒走,每天半个小时。
注意事项:①场地必须足够平整,无异物无台阶。有高血压,颈椎病的,倒走要特别谨慎,避免头晕而摔倒。②小步子慢走,脚跟踩实,以矫正姿势强制重心后移,并避免摔倒。
踮脚走——益心脏、护血管
脚是人体的末梢关节,血液不容易流回心脏,而踮脚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人的心脏和血管健康。踮脚还能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使人体五脏六腑都经脉相通。此外,踮脚走路小腿承起到锻炼腿部肌肉的作用。
敲着走——消肚子
如果你的肚子软软的,而且还有“救生圈”,走路时不妨两只手敲打左右两侧腰部,每天坚持半小时,能很好地帮助减肚子、减腰围。
抬腿走——预防疝气
在脊椎骨两侧的前面有两条肌肉叫卡腰肌,卡腰肌对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这种功能性退化就容易引起疝气,尤其是越瘦的老人越容易得。如果每天坚持抬腿走,就像走正步一样,可以达到预防老年人疝气的效果。
一字步——缓解便秘
走一字步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增强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对防治便秘有帮助。
方法:沿着一条直线走(即走猫步),向左右两侧扭胯,运动量不用太大,走米足矣。走的时候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扭伤脚踝,还可以配合揉腹的动作。
康复专家也说:“脑梗塞会慢慢破坏患者的行动能力,所以应该每天多练习走路,以此来刺激大脑,控制病情的发展。否则,也许就终生瘫痪了”,那么,对于脑梗后遗症患者来讲,应该如何进行步行的康复训练呢?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