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焦点就是心酸。
重复做每天的旧事。
早晨7:00没到,衣冠齐整的父亲进了香,准备要出远门。
“父亲,准备上哪去?”
“我要到A院去住院”
“住么子院?”
“昨晚我都没吃“布洛芬”全身都痛,发胀,特别是疝气痛”。
疝气要了父亲的命,这是后话了。
疝气俗称“小肠串气。”是指人体组织或者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间隙或薄弱的部位进入另一部位。疝气分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疝,白线疝,股疝等。
父亲到村医处就医方便。可是没用,上回用了多块没见好,父亲执意要换个地方。我说让村医加点好药,可父亲认为这小地方没什么好药,整个A县都是一样的药品。
父亲还是坚持要去A院试试,去A院前向儿子老大老三说明原由。
当时老大老三没作任何反应,从父亲说的这天起到父亲离开这厌倦的世界此共36天。直到现在老大老三没有丝毫悔意,后话。
“吃了早饭再去A院吧!”
我给父亲盛了一小碗米饭,三块肉,结果父亲只吃了一块排骨,四季豆没吃上十分之一,小碗米饭也剩下1/3。这就是身段1米8的父亲的进餐量。
今的忽略正是明的悔恨,才想起李大钊《今》的必要性。
憔悴孤老的父亲一人前行。
“那我没空来给你送饭。”
“不要你来送,我随便买个包子吃吃就好喽。你只要把瘫在病床上的妈妈照顾好就行。恰巧今天碧洲是赶集。”父亲摆摆手走了。
重复着每日的陈事到11:00才搞完。
赶集的路上碰到不少人。有的向我打听妈妈的近况如何?有的是我向婶婆,叔公,婶婶打招呼。
“你妈妈可怜,作孽,‘恰’亏。可怜带大八、九墙(墙就是孩子)。怀孕十月是多么的不易,孕后期的反应慢慢明显,腰酸背痛到半夜会痛醒,一个晚上睡不了多少觉,无奈到哭。不但要养家糊口,而且还有盘书、成家、谋地盘、盖房子、赚储存一大堆事。”婶娘拉声换气捶胸顿足才说完。
过了好一会儿,婶娘又说到:“自己那时候有什么吃的,病都是那个时候拖出来的。现在的人带一个娃都四肢酸痛,什么补品啊,像*参、当归、*氏、阿胶,还中药调理补气血,有的甚至还得有三两个帮手”。
父亲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最后落到个人变草的涩味,说什么都有。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岀一山拦。”
谈笑中碰到一对熟悉又陌生的夫妇。
“阿妁,家里的土鸡蛋还有吗?”
“有,去拿吧”。
……
“护士小姐,请问刚才有位九十的老人来贵院吗?”
“我不太清楚!去问问医生就一清二楚。”
经过走廓,转过过道,在左侧的旮旯里有一位医生正在给病人瞧病。
出于礼貌我敲了敲门,“请问医生,刚才有位九十的老人来看过病吗?”
“有,刚走。”
“老人说是疝气病。想住院治疗。开药也行。可这种病目前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品,只有改变老人的生活环境。我看他既没有陪护,又没有出示身份证。我只好委婉回绝。”
由平坦球场似的豪宅迁移到半山腰“漆麻腊黑”的老木屋是导致疝气病的关键。
可笑啊,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是豪宅的金字招牌。
《论语》三章
孟武伯问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讳,劳而不怨。”
跟踪“追迹”,踪影全无,胜似神州二号。
霎那间风起云涌,大雨如注。
乡姐乡婆洗衣洗菜之处,游闲众客情侣拍景之首,千鹤歇息的湖畔——清如山泉的碧绿湖水顷刻洪浪翻底,扬起的浪花似误踏火盆求生的獒。似融雪后南竹反弹的苍劲。
时空变换。摩肩接踵变得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一分一分过去,
一点一点流失,
一时一时错过,
吓得护理者胆颤受怕。由不在乎转回到欠意。几处救援。结果都是问句!再晚一分钟电台见报。
手机终于响起,羌娃说等等看六点再做决定。(羌娃谈得上是父亲生前的孝顺儿)等人不好受,况且是问句,天公不作美,更似坐针如箭。
4:00天公露岀半个红脸。
门囗罗雀的雨伞下呈现出一个拐杖的老头——父亲。
父亲您可回来喽!!去那??那来的伞?!
仇家——给我的。
看到父亲在路边的屋檐下躲雨,仇家冒着滚绒金豆匆匆跑下给父亲送把撑开的雨伞。父亲当时硬是不要等等就好。
不碍事,担到,(担到就拿着的意思。)仇家又不要父亲送回它。
一气之下父亲就去太照(理发师)处理发。
回来就好,平安就好。
事先给羌娃讲的疝气裤己办妥。叫我去A区的街点站取。
蒙蒙细雨,想伴秦这一支小舞曲,曲调是多么明快!这是一曲无字的歌谣!雨像天庭飘下来的千万条银丝,打湿了人们的衬衣。人们打起伞,远远望去,像千万朵五颜六色的花。
接到快件的刹那,希望疝气裤给父亲削除痛苦,带来好运。暗想着父亲该收敛一下自己对病母的言语。
疝气裤送给父亲。父亲双手恭喜谢谢。
就像一个三岁的娃娃吃到一颗糖。
可最后,疝气裤还是挽回不了父亲的命。
欣赏一首壮志爱国古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柬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