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外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急诊患者,腹部疼痛难忍,情绪波动较大,经检查初步诊断为腹壁疝,决定行剖腹探查术。主治医师在询问病情中得知该患者患有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入院后,思维混乱,语言能力受限,交流比较困难,不服从医务人员引导,给正常手术带来了很大难度。术前,外科医生与护士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一同进行安抚,做好术前各项准备,专门指派一名护士全程看护。
精神障碍病人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往往不会像正常人对麻醉、手术操作积极配合,所以麻醉医师在麻醉操作、手术麻醉管理方面具有较大困难。为了确保病人手术治疗中麻醉操作的顺利实施,术前,麻醉医师到病房对患者进行了检查访视,对患者的既往疾病史、临床诊断结果和具体病情等相关内容详细了解,重点了解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进行麻醉风险评估,确定麻醉方式,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语言亲切、态度友好,让患者感受到善意与关心,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度与好感度,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麻醉、手术操作,为手术正常进行奠定了前提基础。
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们积极与患者交流互动,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害怕,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麻醉中,麻醉医师全程密切监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的各项反应,保障手术安全进行。手术中,手术医师根据患者既往子宫肌瘤手术史、腹直肌分离病史,确定诊断为腹白线疝,决定改行BERMAN疝修补术。在所有医务人员的相互配合下,经过近四个小时,圆满完成了手术。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服务与临床诊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服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救治效果。为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实施BERMAN疝修补术,医院自建院以来第一例,摸索了成功的路子,积累了经验。
术后,外科医护人员给与患者对症治疗,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吸氧、查看切口、沙袋按压术区六小时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麻醉医师进行术后访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看护下,目前该患者已经能够正常进食,下床活动。
疫情期间,患者就诊量不断加大。医院坚持“人民至上”服务理念,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际举措提档升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医疗各个领域,普惠到每一名患者,用服务精度传递医疗温度,以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数”“幸福指数”。
医院外科贺绍*
麻醉科李晓晨撰稿
审核徐建新苏彦娟
图片编发杨江
年3月28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