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的你
是否腹部肥胖收不回去
肚子松胯像在孕期?
很多妈妈单纯以为那只是胖
还有的认为是子宫还没恢复
其实不然
可能是腹直肌分离惹的祸!、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妊娠期女性由于受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结缔组织弹性改变,腹白线被拉伸和变薄,使原本平行并列的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处的位置分开,此种现象称为腹直肌分离。
为什么会出现分离?
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多出现在孕晚期。
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腹肌会被逐渐拉长,使得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呈现出分离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产后人群,腹直肌分离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别的人群中。
如肥胖人群、以及缺乏锻炼、身体瘦弱、营养缺乏的人群。
有哪些危害?
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美观,还危害我们的健康
◆腰背痛: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从而增加后背疼痛的发生率,容易出现腰背痛。
◆增加盆腔脏器脱垂及漏尿的发生率。
◆产后腹部肥胖:腹直肌分离的间隙逐渐被脂肪组织所填充,腹部出现明显的松垮褶皱,影响美观和形体恢复。
◆形成腹白线疝。
怎样判断?
腹直肌分离自测:仰卧位,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中,身体自然放松。然后将身体微微抬起,可以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手指被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侧移动一些,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距离。
◆正常:2指以内(含2指)
◆需改善:2~3指
◆需就医:3指以上
腹直肌分离自测主要用于自我筛查,检测结果比较主观,不够精准客观,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临床常用超声测量腹直肌分离宽度,评估腹直肌分离的严重程度。所以,想了解具体情况可到我院妇女保健科产后门诊选择就医。
怎么样改善?
产品仪器配合手法·运动康复
我们在前面提到一个几指的概念,是一个对腹直肌分离程度的判断指标。
通常,产后42天的常规检查时,医生会对我们腹直肌进行手检及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问题。
如果分离在2厘米以上,可以到专业产后中心做腹直肌的康复治疗。
如果分离情况严重,腹壁脂肪多而且非常松弛可考虑产后康复治疗仪器、产品配合专业的腹直肌修复手法进行治疗。
站姿收腹准备动作:
背对墙面站立,将上身靠在墙上(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臀部贴在墙面),双脚距离墙面大概30厘米。
动作执行:
吸气准备;呼气,腰椎去贴墙面,之后,吸气还原。每组10~15次,重复2~3组。
注意事项:
避免手臂向后推墙,尽可能腹部向内收,主动靠近墙壁,想象用肚脐向墙壁方向靠近的感觉。
跪姿收腹准备动作:
四点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脊椎在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
动作执行:
吸气,小腹自然放松;呼气时,用力将小腹向内收回。每组重复10~15次,做2~3组。
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不要改变脊椎的中立位,只有腹部在活动,想象将肚脐拉向腰椎的感觉。
跪姿伸腿准备动作:
四点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脊椎在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
动作执行:
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把腿收回。
完成4~6次,换另一侧重复。
当可以很好控制身体后,开始进行交替伸腿的练习,每条腿伸出4~6次,重复2~3组。
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中保持躯干、骨盆的中立位,身体不要偏离中心线。想象骨盆上放了一瓶水,不能让瓶子倒掉。
仰卧抬腿准备动作:
仰卧双腿弯曲,双脚分开与髋同宽。骨盆和脊椎保持中立,双手放于体侧。
动作执行:
呼气,抬起右腿(膝关节弯曲90度角),吸气,右腿下落。
完成6~8次,换另一侧重复,共2~3组。
当可以很好控制身体后,开始进行两腿交替抬的动作,好像走路一样在空中换腿,重复8~10次,做2~3组。
注意事项:
动作过程始终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特别是腿下落时,注意腰椎不要拱起。
仰卧蹬腿准备动作:
仰卧,下巴微收,双手扶住右腿小腿上方,腰椎压住垫子。
动作执行:
吸气,准备;呼气,右腿向远处蹬出,完成6~8次。换另一侧腿重复,完成2~3组。
注意事项:
在腹直肌训练前,定要先做一次盆底功能测评,明确盆底肌的肌力能力,本体感受能力,根据盆底功能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先做盆底肌修复还是腹直肌与盆底修复一起进行,从而从盆腹动力整体康复的角度更好地进行功能恢复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希望所有的妈妈准妈妈们在欣喜孕育新生命的同时对怀孕生产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有更多的了解遇到困扰时才能做到正确面对积极解决腹直肌的最佳修复时间是产后半年内欢迎有需要的宝妈们前往润之泉产后修复咨询本文部分图片为网上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