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猪病技术猪ldquo脐疝rdq
TUhjnbcbe - 2021/3/8 17:14:00

猪脐疝是指小肠经脐孔进入脐部皮下形成局限性突起的一种外科疾病。仔猪易发,一般是先天性,有一定的遗传性。另外,也有因初生仔猪便秘或激烈跳跃使腹压剧增,可能引起后天性脐疝。疝内容物一般是小肠及网膜。一旦形成脐疝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使猪只行动逐渐受到障碍。经调查,发现近来不少猪场的仔猪均存在脐疝病例,如果对病猪处置不当,淘汰率增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此病应给以高度重视。

猪脐疝

一、症状

患猪精神和食欲均正常。脐部出现局限性、柔软无痛的半球形肿胀,大小不定,多为可复性疝,当用手将内容物推入腹腔后,肿胀消失,当手松开或腹压増大时,肿胀又可恢复,同时可摸到一圆形的脐孔,听诊时可听到肠蠕动音。如是病程较长病例可发生疝内肠管黏连。当发生嵌闭性脐疝时,患猪出现腹痛和呕吐症状。

二、病因及防控

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导致的仔猪脐疝,一般是因为仔猪先天性脐孔闭锁不全引起的。如果母猪连续3窝以上均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仔猪患脐疝,都可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

防控措施:淘汰公母猪可减少脐疝的发生率,防止近亲繁殖。

㈡人为因素

1.断脐带消*不严格

助产人员对仔猪断脐的消*工作不到位,脐带用手扯断,也未经消*,很容易污染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副猪嗜血杆菌等引起脐带发炎,并且会影响仔猪成活率。

防控措施:断脐带一定要规范操作,断脐必须将脐带内的血液挤向仔猪脐部,然后再距离腹壁6-7cm处剪断,并结扎,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

2.接产护理不到位

饲养员在接产的过程中对脐带的处理方法不规范,接产过程中强行扯断脐带,导致脐带发炎、脐部化脓,可能导致脐孔破损。

防控措施: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提髙饲养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断脐带规范操作的意识。

脐带发炎化脓

3.仔猪护理不当造成脐疝

仔猪互相挤压,尤其是在给仔猪注射疫苗时抓猪力度过大,小猪不断挣扎或嘶叫,很容易把脐孔撑破,导致脐疝。

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在抓猪的过程中应轻抓轻放,尽量减轻腹压。在冬天应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防止仔猪挤压等现象。

4.仔猪饲养管理问题

仔猪饲养管理不善,饲喂过饱或者仔猪互相打架等原因都可以导致脐疝的发生。

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给仔猪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避免仔猪喂得过饱,提供清洁的饮水,产床保持干净,特别是在去势和注射疫苗前不能喂得过饱。

5.养殖水平低造成脐疝的发生率上升

尤其是刚刚开始养猪的饲养员,尚未掌握正确接产、消*、断脐带等操作,勉强断脐,常增加脐疝的发生率。

防控措施:加强对饲养员的断脐技术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脐疝发生率。

三、治疗

采用保守疗法效果不能凑效。

对脐疝的治疗采取手术疗法效果较为理想。

1.术前停喂1顿;

2.将猪仰卧保定,术部剪毛,洗浄,消*;术者手部及手术刀等器械洗净消*;

3.术部用1%普鲁卡因10~20毫升作浸润局麻;

4.按无菌手术操作要求,对于可复性疝,先切开疝囊,但不切开腹膜,将腹膜与疝内容物送入腹腔之后,对疝孔进行纽扣状缝合或袋口缝合,皮肤作结节缝合,伤口撒上磺胺粉或塗上抗菌软膏。当疝内容物与疝囊黏连时,应小心切开疝嚢,仔细剖离,防止损伤肠管。切开疝嚢后如发现肠管已坏死,应截除坏死肠段,进行肠管吻合术。

5.手术完成后,病猪应饲养在干燥清洁的猪圈内,喂给易消化的稀料,防止饲喂过饱,限制剧烈跑动。

续后:选择安全和效果好的消*药加强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工作。推荐用腾骏的“恩碘”(5%聚维酮碘溶液)用于手术部位、皮肤和黏膜消*。对于大规模的饲养场,产房的工作量比较大,有的时候卫生条件跟不上,而仔猪出生后抵抗力又比较弱,所以在仔猪出生后最好给仔猪用爽身粉(如腾骏的“洁体键”),“洁体键”不仅能够使仔猪体表干燥而且还有杀菌消*的效果,可以有效的保护仔猪。

(作者简介:张岩,腾骏研究所技术服务经理,兽医硕士,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猪病实验室诊断和猪场技术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兽医临床诊断和实验数据分析经验,并为猪场提供疫病整体方案和跟踪技术服务。)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猪病技术猪ldquo脐疝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