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5岁,自觉右下腹包块,不适,来我院就诊,自述1年前做过阑尾手术。
右下腹壁包块扫查:
右下腹壁软组织内可见一大小37.4mm×37.3mm×15.3mm欠均匀稍强回声(距体表约5.5mm),通过一宽约15.3mm回声中断与右下腹腔相通。
CDFI:上述稍强回声内可见少许星性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右下腹壁异常回声,考虑腹壁切口疝,请结合临床。
腹壁切口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切口突出的疝。病因与原手术时患有的全身和局部因素有关。
?切口感染:
这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疤痕组织多,腹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切口部位腹壁强度明显降低。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10倍。预防切口感染乃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最重要的措施。
?切口类型:
切口疝多见于直切口。腹壁各层肌肉(除腹直肌肌纤维为纵行走向),腱膜和筋膜的纤维以及神经均为横形走向,直切口势必切断上述各层组织。此外,缝合后的直切口始终承受着横向牵引的张力。如腹壁薄弱、腹腔内压力高,很易发生切口裂开。显然,横切口的切口疝发生率远低于直切口,腹壁各层组织的横向张力也有利于横切口的对合。
?其他因素:
腹壁薄弱或患有使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患易诱发切口疝,故多见于年老或肥胖患者。其他与原手术有关的因素为术中麻醉效果欠佳,腹壁强行对拢或缝合时腹壁各层组织未准确对合。
主要表现为站立时切口处有疝块突出,咳嗽或用力时更明显。通常疝环较大,平卧后疝块即自行回纳消失。如疝块较大有较多脏器和组织突出,可有腹部隐痛、牵扯下坠等不适。由于疝环宽大,很少发生嵌顿或绞窄。嘱患者平卧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患者摒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和边缘组织强度。腹壁缺损处仅有皮肤覆盖时可见到肠蠕动。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和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可晨手术治疗,应用弹性腹带防止疝块突出。术前须详细分析发病原因。如有关病因继续存在,术后可能再复发。此外,肥胖病人须减肥后再手术。切口疝的手术多为单纯修补缝合,较少作疝成形术。
单纯修补缝合术:
切口疝多无完整的疝囊,疝内容物常突出腹壁的缺损部位并与腹壁浅层组织、甚至与皮肤粘连。宜在原切口边缘的正常腹壁处作梭形切口,避免误伤粘连于切口下的脏器。分离粘连,回纳疝内容物,切除疝环及其周围的疤痕组织,分层缝合腹壁,不应有张力,有时也可将筋膜重叠缝合加固腹壁。
疝成形术不常用,如为巨大的切口疝,腹壁缺损过多而无法缝合时,可置入自体阔筋膜、纺绸或其他合成纤维网修复缺损。
(文章来自网络,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End——
看完心动吗?您的支持,我们的动力~
请长按下面图片,选择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