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腹直肌分离生完孩子肚子减不下来可能是
TUhjnbcbe - 2020/12/17 13:18:00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的问题。

大约三分之二的孕妇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多个孩子的女性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孩子之间的年龄相近时更可能会这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性怀孕时超过35岁、多胞胎,或者二胎三胎,就更可能出现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有研究报道,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在初产妇中发生的概率为30%左右,在二次妊娠发生的概率高达50%以上。

如果生完孩子后,你发现自己的肚子减不回去,那可能就是腹直肌分离的问题!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呢?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正常的两组腹直肌是连在一起的,连接处叫“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间的白线),如图:

腹直肌分离,是指左右两边的腹直肌分开。如图:

腹直肌分离是怎么形成的呢?请看下图: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使结缔组织弹性改变以有利于胎儿发育及分娩,随着胎儿逐渐增大,腹白线拉伸变得薄弱,腹直肌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造成腹直肌分离。

1、生理原因

怀孕后,随着胎儿长大,子宫增大,增大的子宫开始突出于盆腔,皮肤弹性纤维于腹部肌肉拉长。腹部原本平行且连接的左右两条腹直肌逐渐分离,尤其是怀孕6个月后,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直肌腱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随着胎儿进一步长大,腹壁扩张变薄,腹壁肌肉之腹直肌出现分离。

2、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在下降。所以,高龄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更高,分离程度也更严重,恢复更困难,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一些。

3、缺乏运动

运动少,腹部肌群逐渐弱化,腹壁肌肉运动较少,导致肌力不足。

4、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会直接损伤前腹壁肌群及其腱膜组织,局部损伤处只能靠疤痕愈合,而疤痕组织的强度和弹性都弱,这些都会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不好恢复。

5、其他因素

多次剖宫产、巨大儿、多胎妊娠、腹部肌肉先天发育缺陷等也是导致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多发因素。

正常腹直肌与腹直肌分离的区别如下图:

正常腹直肌与腹直肌分离的区别

腹直肌分离外观

腹直肌分离有哪些危害?

1、外观,腹部隆起,像怀孕几个月的;

2、腰背骨盆带疼痛;

3、核心肌群无力,腹腔脏器下移;

4、造成骨盆严重前倾、腰酸腹软,走路无力;

5、严重的,影响到盆底肌,造成松弛,出现咳嗽漏尿现象,更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腹疝。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侧方外观

如何自查腹直肌分离情况?请看下图:

国际上,大部分标准为超过2指即可判断为腹直肌分离。

若在2~3指之间,则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切勿盲目卷腹、仰卧起坐,以免加重分离程度;

若在3指及以上,请及时就医!

妈妈在家可以进行的训练

1、腹式呼吸

准备姿势:平躺,屈髋45度、屈膝90度,双腿平放于床面,同时分开与髋同宽(两大腿间可放瑜伽砖),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肩放松;

然后深吸一口气,让腹部充满气体鼓起(像吹气球一样),然后呼气收紧腹部压出气体,让肚脐去找床面,按这样的规律进行腹式呼吸,10次/组,2-3组/天。

2、骨盆运动

准备姿势同上。吸气腹部往上顶,骨盆前倾,腰部抬离床面;呼气腹部内收,骨盆后倾,腰部压向床面,臀部肌肉夹紧向上。按这样的规律进行骨盆运动,10次/组,2-3组/天。

3、抬头运动

准备姿势同上。先吸一口气,再缓慢呼出,同时缓慢抬高头部,两手向中间用力,腹部收紧下沉,颈部放松,双眼看向肚脐,10次/组,2-3组/天。

4、屈膝抬腿

准备姿势同上。双脚并拢,先吸一口气,呼气时,双脚缓慢抬离床面,同时腹部向床的方向收缩下压,然后放下,10次/组,2-3组/天。

5、伸膝抬腿

在屈膝屈髋、脚尖抬离开地面时,先吸一口气,呼气时伸膝,把脚尖伸直往天花板的方向,同时腹部向床的方向收缩下压,然后放下,重复10次。

以上运动都要排空小便。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1、康复治疗

2、手术治疗

什么情况下要手术呢?一般认为,腹直肌分离宽度超过3指,伴有腹壁外观改变、腰背疼痛、腹腔内脏器膨出等引起不适,且经过康复治疗没有改善的,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微创缝合和有创口手术,有创口手术可同时切除多余的脂肪。

北京范围,医院西院(石景山)(不需要医保定点),其有全国唯一的疝和腹壁外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康复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

月嫂/育儿嫂/保姆/护工/钟点工咨询,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直肌分离生完孩子肚子减不下来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