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的穿刺部位取决于疝缺损的位置,原则是远离缺损和补片的修复区域。
通常选择3个套管:1个10~12mm的套管置放30?或45?腹腔镜头,管径大的套管更利于将补片置入腹腔;2个5mm的套管置放操作器械。这3个套管应在同一侧安置,呈三角形状正对疝缺损区域,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干扰(图1a)。如果操作困难的话,建议及时增加附加套管。
穿刺方法切口疝常有腹腔内粘连,故第一套管(10~12mm)的穿刺必须谨慎,以避免由此产生的腹腔内器官损伤。后两个套管(5mm)可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穿刺,相对安全。
第一套管的穿刺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1)气腹针穿刺。在左侧或右侧肋缘下行气腹针穿刺,该区域是腹壁除脐孔以外的另一盲穿点,因粘连少而相对安全(图1b)。通过气腹针建立气腹至1.6~2.0kPa,然后在相应部位穿刺入第一套管。该方法是在气腹状态下进行穿刺,快速方便,但仍为盲穿。
(2)“可视”套管。第一套管采用“可视”套管,在相应部位直接穿刺入腹腔。“可视”套管的头部为非切割型,在穿刺过程中可将腹腔镜镜头置入套管内来观察每一层腹壁结构和腹腔内粘连情况。该方法可直视下明确是否进入腹腔,但仍是在无气腹状态下进行穿刺,并不能完全避免腹腔内器官损伤。
(3)开放式入路。采用开放式逐层切开腹壁的方法进入腹腔,置入第一套管。这种方法相对安全,但有时比较繁琐,且需较大切口(尤其是肥胖病人),增加了术后戳孔疝的发生率。
来源:切口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5(11):-.
——End——
看完心动吗?您的支持,我们的动力~
请长按下面图片,选择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