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焦先生曾有过腹部大手术史,近1年在切口部位出现包块,并伴有隐隐作痛,而且越长越大,经张有福主任诊断为“腹壁切口疝”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张有福主任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为焦先生做了“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术后7天患者出院。目前焦先生恢复良好,再没有出现病情反复。
1、什么是“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是患者在手术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疝”。“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为2%~11%。
2、为什么术后会出现“切口疝”?
手术后影响腹壁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例如,患者年龄过高、术后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症、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慢性咳嗽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致使术后腹胀、腹内压增高;术后切口部位出现血肿、感染以及手术时切口的缝合关闭操作不当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切口疝”的发生。
3、怎么治疗“切口疝”?
由于“切口疝”绝大部分没有腹膜,腹内脏器和组织易与疝壁粘连,所以,患者常常会出现腹部隐痛、不适或因粘连较重出现肠梗阻等。较大的“切口疝”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疗,疝囊会越来越大,出现疝囊皮肤糜烂,甚至破溃。“切口疝”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痊愈。更危险的是,手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后,原来突出在外的腹腔脏器和组织重新送回到腹腔内,增加了腹腔内压力,限制了膈肌的运动,可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甚至致命。因为,腹壁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当它出现功能不全时,并发症会增多,手术风险加大,所以“切口疝”的治疗要早诊断早治疗。
4、腹腔镜技术为“切口疝”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切口疝的最佳选择,这一技术得到了美国疝外科学会的推荐和推广,并且越来越多的患者也更愿意选择做微创手术,因为发生“切口疝”的病人往往至少有一次腹部手术史,有的甚至经历过数次腹壁修补失败的手术经历,对开放术式手术产生一定的恐惧,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损伤小,痛苦少,不出血,不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微创手术。更重要的是,腹腔镜手术还可以发现常规开放手术难以发现的隐匿“切口疝”并加以修补,同时,比常规开放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所以“切口疝”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治疗上,绝不是千篇一律,对每个病人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近年来,疝外科专家们提出了联合开刀手术和腹腔镜技术的“杂交技术”,既解决了修补后腹壁的外观问题,又能确切的关闭缺损,补片置入固定更“熨帖”,是目前巨大切口疝修补的发展趋势,我们该例病人就使用了“杂交技术”!
图1:术前
图2:术中
图3:术中
图4:术后一个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