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1时57分,绵阳江油市厚坝镇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发生垮塌,3名正在里面作业的人员失联。各方救援力量迅速出动,个小时后,被困的3人成功获救,上演了生命奇迹。6月5日,随着伤势较重的申建生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至此,3名因隧道垮塌被困小时的工人全部转入普通病房。
(申建生)
5日下午,记者在病房见到了申建生,被困后他不幸被落石击中,颈椎、腰椎等部位骨折,目前还需卧床,精神状态良好。其余两名工人曾统华、鲜章明的情况要更好些,可以坐起来和自行进食。
被困的个小时里,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是如何坚定信念,创造生还奇迹的呢?在病房里,3人为记者讲述了惊险的7天6夜。
(鲜章明)
事发当天上午,3人在距离洞口余米处作业,鲜章明负责开扒渣机,曾统华负责整理扒机的线路,申建生则开三轮车转运洞渣。险情发生时,申建生正将三轮车开到鲜章明的扒渣机后面,准备装洞渣。就在此时,洞顶开始掉石块,原本申建生可以自己先跑的,但是由于都是共事多年的工友,申建生选择去呼喊同伴注意避让。几秒后,隧道垮塌,3人全部被困。
3人被困的区域长约7米、宽约2米,随后该区域出现大面积积水,因此,他们只能聚集在一个相对干燥、狭窄的区域里。后来,急中生智的3人将扒渣机、三轮车上的电瓶、灯泡取下后点亮,同时将安全帽上的矿灯统一收集、统一使用,一方面是为了照明驱散心中的恐惧,另一方面是为了观察头顶上方是否有再次垮塌的危险。
“事发后,我们断断续续听见外面有响动,想是有人知道我们被困,因此起初三天过得还比较轻松,一直坚信会有人来救我们。”鲜章明说。
(曾统华)
曾统华手里有一部老年手机,虽然没有信号打不了电话,但是看时间也成了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事。“隔一段时间开一次机,一天会开五六次看时间,在心里默默记着过了几天了。”曾统华说。
就这样,白天黑夜轮转,在被困之初,3人经常会聊上几句,虽然都是生活琐事,但是也在相互排解情绪,相互鼓励。到后面,为了保存体力,大家就尽量不说话了。
“还好我们有3个人,精神上有一个支撑,这样一来,被困在里面的日子,也好过些。”鲜章明说。
没吃没喝三四天后,3人有点扛不住了,而旁边污水坑里的水成为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将上面的油污拨开后,3人将电线做成的吸管插进污水坑。虽然难闻又难喝,但为了生存,大家还是会喝上一点,将嘴部打湿。
“我肠胃不好,第五晚实在忍受不住了,就用烟盒接了自己的小便,喝了一点,吐了一点,直至坚持到最后获救。”申建生说。
就这样,直到5月29日,外面机器作业的声音越来越大,已经精疲力竭的3人又重新振作。救援的洞口被一点点打开,趴在最前面的鲜章明还问救援人员要了水。
“他给我递了生理盐水,喊我慢慢喝,不要说太多的话。我当时一下就来精神了,想着要出去了,要出去了……”鲜章明说。
5月29日20时08分,3人成功获救。
曾统华坦言,被救出来时,看到这么大的救援阵仗,自己都有点傻眼了。“我以为就是工地上的几个人在救我们,结果出来一看,到处都是人,穿着各种颜色的救援服,我才知道政府是花了大力气,要救我们的。”
在洞外,应急救援、公安、医疗等救援力量上演生死大营救;在洞内,曾统华、鲜章明、申建生3人被困后坚定意志,相互扶持、鼓励,最后创造出生命奇迹。
(绵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汪俐君江油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