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腹腔镜手术中,通道的获取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了成功建立通道,我们需要:
深入了解解剖学知识,确保对手术部位的结构和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熟悉并掌握必要的设备和器械,以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安全有效地建立气腹,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作环境。精准地放置大小合适、位置恰当的主插管和次级插管,确保手术器械能够顺利进入目标区域。充分利用回缩技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插入Veress针和首个大型插管(在闭式腹腔镜手术中)是手术中最具挑战性和风险性的环节。因此,采用Fielding或Hasson技术进行开放式主插管至关重要,许多外科医生已摒弃了使用Veress针的方法。
此外,内镜解剖学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腹腔镜提供了独特的解剖视图,但我们必须彻底了解三维结构关系,才能准确安全地操作。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屏幕上的三维解剖关系,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识别组织褶皱和突起产生的阴影和轮廓,以及利用颜色差异来区分解剖结构。
在执行具体手术步骤时,如腹股沟疝修补术,我们需要运用深厚的解剖学知识。手术中的粘连、炎症、器官移位或轻微出血等复杂情况都可能影响腹腔镜的进入和观察。因此,保持细致的技术、遵守规定的组织平面、有效止血,对于维持对解剖位置的认识和信心至关重要。
最后,气腹器的选择和使用也至关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气腹器应具备清晰且易于调节的仪表,能够实时监测并控制CO?的流速和气瓶状态,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气腹安全有效。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器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一个性能优异的气腹器应具备实时监测并控制CO?流速和气瓶状态的功能,确保腹内压在安全范围内并自动停止气体流动。同时,清晰的声音警报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时发出任何故障信号,特别是腹内压过高的警报。
在开始手术前,务必检查气腹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确认连接的CO?气瓶中气体充足。此外,气腹器和无菌管之间应放置一个气体过滤器,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Veress针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关键器械之一。它是一种长针,中心配备了一个钝空心弹簧套管针。当腹壁阻力消失时,该针会弹出,从而保护内脏免受针头伤害。气体通过套管针流动,为手术创造初始气腹。
需要注意的是,Veress针可能分为可重复使用和一次性使用两种类型。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针,在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并检查其弹簧机制是否保持有效。而一次性使用的Veress针则应在每次手术前检查针头的通畅性和弹簧机制的有效性。
Veress针及其作用机制套管与套管针套管,或称“端口”,是一种管状结构,它为手术提供了一个通道。几乎所有套管都配备了一个锋利的套管针(除了Hasson钝套管),该针能轻松穿透腹壁,并设有阀门或膜,以防止气体在无器械时泄漏。此外,大多数套管的顶部还加装了一个橡胶密封圈,确保望远镜和器械能够顺畅通过,同时维持气腹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尖锐的套管针设计有中央通道。当套管针尖端穿透壁层腹膜时,会听到气体释放的声音,这成为判断套管针位置是否恰当的依据。然而,并非所有套管都设有侧端口用于充气。
套管的直径范围通常在3至20毫米之间,其中5毫米和0毫米的尺寸最为常用。至于套管的尖端形状,它可以是直的或斜面的。斜面尖端更易穿透腹壁,但可能会缩短套管与手术区域之间的功能距离,这在套管位置靠近手术区域或在儿科手术中可能成为一个关键考量因素。
套管与配备中央通道的套管针套管,作为手术中的关键组件,为手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通道。而配备中央通道的套管针,其设计更为精细,功能更为全面。当套管针尖端穿透腹壁时,气体释放的声音会成为判断位置是否恰当的重要依据。这种套管针不仅易于穿透腹壁,还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有抓钳的套管尖端设计,需要注意斜面套管中缩短的功能距离对抓钳完全打开的阻碍作用。此外,不同类型套管所配备的阀门系统也各有差异。其中,瓣阀是大多数套管(包括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所采用的,其特点在于带有外部阀杆,操作简便。然而,这种阀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被困的组织颗粒导致气密性受损的问题。特别在没有缝合线导入器的情况下,针头和缝合线有时会被瓣阀卡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插入和取出缝合材料时,应确保阀门始终保持完全打开的状态。同时,对于可重复使用套管上的某些金属瓣阀,需注意其可能对望远镜尖端和仪器绝缘护套的损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阀门完全打开。插管阀的类型包括:(a)带有或不带外部杠杆的瓣阀;(b)固定球阀和磁性球阀;(c)喇叭阀;(d)薄膜阀。缝合线导入器在器械和入口的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取出仪器,特别是弯曲尖端仪器、缝合线、吊带和拭子时,瓣阀可能会引发插管意外移除的风险,除非瓣阀保持完全开启状态,并辅以插管用手、自保持套环装置或缝合线进行固定。
此外,还有球阀“固定或磁铁”这一选择,尽管其并非主流系统,但操作简便。然而,当插管用于缝合时,会面临缺乏外部阀杆的挑战,因此需要缝合线导入装置的支持。
另一方面,喇叭阀(仅限金属可重复使用)以其出色的密封性著称。但需要注意的是,移动插管内的仪器和望远镜时,需要按下阀门操作,这可能不适用于没有缝合线导入器的缝合情况。此外,该阀可能相对容易损坏望远镜和仪器,因此并非首选系统。
软塑料膜“隔膜3”则由厚的硅橡胶膜构成,中央的Y形切口使其兼具阀门和密封剂的功能。这种膜有时甚至可以接受不同尺寸的仪器,无需减速器即可轻松应对。
在套管针的选择上,有钝头、圆锥形和金字塔形三种样式。钝头套管针主要用于开放式套管插入或替换已移除/移位的套管。圆锥形套管针对组织的创伤较小,移除后腹壁伤口缝隙也较小,但穿透组织时需要较大力量,可能增加内脏损伤风险。而金字塔形套管针则因其更有效的切割点而受到青睐,它需要较小的穿透力量,从而降低了内脏损伤风险,但同时增加了腹壁血管损伤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多种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套管针都配备了弹簧护套。这种护套在穿透腹壁时会自动覆盖尖锐的套管针尖并锁定到位,为使用者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套管针是器械和入口应用中的关键组件。其设计包括钝头、圆锥形和金字塔形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当使用套管针时,安全护罩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机制的有效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套管针锋利切割尖端的长度、护套边缘的厚度以及插入套管针的切口大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护罩有时可能会卡在腹壁的任何部位,这可能会影响到其保护作用。
此外,套管针/穿刺器还有两种主要形式:可重复使用的和一次性的。这两种类型的套管针/穿刺器在材质、使用寿命、安全防护罩机制以及使用后的维护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条件来做出决策。(a)安全护罩机制的有效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套管针尖端的长度、护罩边缘的厚度,以及切口与护罩外径的匹配程度。
(b)护罩偶尔可能会卡在腹膜处,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且通常能够轻松解决。
一次性套管针/穿刺器通常配备安全护罩机制,并经过严格消毒,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然而,它们的高昂成本和一次性使用特性可能限制了其在某些场合的应用。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套管针的使用安全性,锚固装置被广泛采用。这些装置可以通过缝线或特定设计,有效防止套管在手术过程中的脱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锚固缝线虽然简单有效,但并不能完全防止套管掉入腹腔的风险。
减压装置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可重复使用的套管,其设计独特,能够有效进行减压;二是可重复使用与一次性套管共用的隔膜,这一部件同样具有出色的减压效果。
锚定装置是减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确保套管能够稳固地固定在适当位置。锚定方式包括皮肤缝合与气口相连、使用Malécot或气囊装置(仅限一次性套管)、通过线(螺旋固定圈)在原位固定套管,以及建立在套管上的锚定特征等。某些一次性套管还配备了专门的固定装置,旨在防止套管意外脱落,但这种设计并不能完全消除套管可能发生的位移风险。此外,固定装置在拔除套管后可能会损伤伤口边缘,导致腹壁孔洞张开,进而增加伤口感染和疝气的风险。一些改进的一次性套管则内置了锚定功能,旨在提供更稳定的固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