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的小学往事
TUhjnbcbe - 2025/5/6 16:39:00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墨凝

我上小学时,村里不足百户人家,一条土路贯穿东西,把小村分成两趟街,路南叫前趟街,路北叫后趟街。村小学校建在后趟街偏东的位置上,三间茅草土坯房,中间一道墙隔成两间教室,东间是一年级,西间是二年级,两间教室只有一个房门,门在一年级那边,二年级学生出出进进,都要从一年级的教室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因此总吵架。一年级觉得二年级不应该走他们的教室,二年级觉得一年级同学矫情,两个年级共用一扇门,门又开在你们那边,不走你们的教室难道让我们跳窗户吗?二年级的学生气不过,就编排一套嗑:“一年级小豆包,一打一蹿高。”一年级的同学也不示弱,也编排了一套嗑:“二年级小豆粒,一打一放屁。”就这样打打闹闹的。
  除了黑板和教鞭是木头做的之外,学校的一切都是泥土垒成的。课桌是用土坯垒成框架,框架上铺一层葵花秆儿,葵花秆儿上再抹一层厚厚的泥巴,泥巴大都抹得溜平。这样的课桌没抽屉,书包要放在上面。那时我们的书包瘪瘪的,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几个薄薄的作业本,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外加一把七分钱的小刀,几乎就是我们全部的学习用品。凳子更简单,土坯摞在一起,抹上泥就完事。要是不在上面铺个鹅绒垫儿,经常一坐一屁股土,一拍一股烟儿。
  老师的讲台和我们的课桌一样也是泥土垒成的,只不过我们的课桌很长,四个学生共用,也很结实。老师的讲台就显得有些孤单,总是摇摇欲坠的,我们下课疯闹时都不敢靠近,怕一不留神给撞倒了。
  一天上午闫老师领着我们念课文,老师念一句,我们学一句: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就又把身子挺一挺……忽然老师前面的讲台歪向一边,闫老师连忙扔下课本去扶,坐在前面的两个学生,也赶忙跑过去帮老师去扶讲台,可讲台还是很不听话地倒了下去,成了一堆泥土。“挺一挺,没挺住!”不知谁调皮的一句话,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课是不能继续上了,同学们纷纷跑回家,有的去拿水桶,有的搬来土坯,有的扛来隔年的葵花秆儿以及和泥用的二齿子……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抬水的抬水,和泥的和泥……折腾了一下午的时间,老师带着我们又垒起了一个崭新的讲台。
  学校是老房子,老得直掉渣。特别是二年级教室西房山的墙壁,鼓出一个孕妇般的大肚子。黑板就挂在“肚子”的下面,老师每天都用教鞭不知敲打多少遍黑板,震得房梁扑扑往下掉灰尘。乡村的泥土有韧性,轻易不会坍塌或倒下来。老师站在下面很从容,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和老师一样很从容。后来西房山墙面的“肚子”越鼓越大,就用两根粗壮的木头支撑着,木头斜成四十五度角,一头杵在地上,一头顶在墙面上,就像一双用力向上托举的手臂,一左一右托举着隆起的墙壁。挂在墙上的黑板,被夹在两根木头中间,显得很滑稽。下课时淘气的同学把两根木头当马骑,还有的学猴子,搂着木头往上爬。可是无论怎么折腾,看起来危危险险凸起的墙壁,一直没有倒下来。
  那时候,我们从不关心里倒歪斜的房子,我们关心校园后面地里的麻秆长没长高,麻秆长高了,我们就可以钻进去,在里面藏猫猫,用麻秆编手枪、编腰带、编环状的帽子套在头上,然后学电影里的镜头,趴在垄沟里匍匐前进……更多的时候,我们抢一本小人书看,直到把小人书翻烂了……我们纯真得有些傻,一次天空飞过几架喷气式飞机,飞机拉着长长的白线……飞机一直飞没影了,我们还伸着脖子望着天空。一个同学问,飞机飞哪儿去了?一个同学答,钻云彩里去了。另一个女同学就在一旁抹眼泪,担心飞机钻云彩里再也飞不出来了。
  我们上学放学从不用家长接送,家长要到地里干活,根本没有闲功夫管孩子。即使在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也很难见到父母。记得有一次下课,我的嘴忽然合不上了,说不出话来。老师赶紧派学生跑到我家里,只有奶奶在家,奶奶迈着小脚来到学校,把我领到与学校只隔一户人家的王兴龙家,王兴龙是我的同学,没有父母,跟着爷爷奶奶过。王兴龙的爷爷奶奶把我们迎进屋里,奶奶说,我孙子的“挂钩”掉了,给端上去!王兴龙的爷爷笑呵呵地用一只手压着我的头,另一只手把我的下巴往上一推,我的嘴就能合拢在一起了,立刻能说话了。
  王兴龙家的屋子被灯烟子熏得黑乎乎的,东墙上挂着相框,相框里黑白照片间夹杂着几张彩色的《智取威虎山》画片。小时候我们很皮实,有个小灾小病的,很少看医生,村里有人会些土方法,找他们就解决了。我们很少让家长操心,虽然也经常村里村外地跑,但从没有人跑丢过,那时,没有拐卖小孩的人贩子。
  就这样,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在这所土质的小学里读书、玩耍,那三间破旧的泥土校舍,修修补补用了几十年。
  后来,妻子成了村小学教师,她走进的教室就是当年我读小学的教室,黑板依旧是那块黑板,只是桌椅早换成了木制的桌椅,曾经鼓着“肚子”的墙面,早已修葺得平平整整,那两根支在墙上的木头,已经不见了踪影。
  几年后,村里的小学校拆迁了,学生都到中心小学去读书了。
  中心小学校,离村里不超过二里地,学校是淡蓝色的墙壁,淡蓝色的门窗,就连操场也是淡蓝的色调,仿佛梦里的童话世界……

本文来源:黑河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小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