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句奇谋为短,说明诸葛亮确实或值人杰
TUhjnbcbe - 2025/4/8 17:20: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三国演义》小说与电视剧里,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神态,总能让无数观众叹为观止。然而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奇谋为短”,这让无数诸葛粉丝无法接受。

如果根据陈寿对诸葛亮的总体评价来分析,《三国志》还是比较肯定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为旗鼓相当的司马懿与诸葛亮二人,往往是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说到诸葛亮,就会想到司马懿,聊到司马懿更会提及诸葛亮。

陈寿在《三国志》评断诸葛亮的大意是:

诸葛亮比较擅长训练治理,但是在出奇制胜方面有所欠缺。在治理百姓方面,要强于他带兵打仗的谋略。

其实,这也说明了诸葛亮是丞相的才干,而非将军的才干。数次炫耀武力,以微薄的军力征伐上国中原,在这一点上陈寿比较反对诸葛亮的做法。因此,对诸葛亮的整体评价,也出现了些微偏差。

如果结合诸葛亮写下的《出师表》,我们就不难明白诸葛亮为报先帝刘备的恩情与知遇之恩,才想在有生之年,尽快帮助蜀汉,建立更大的基业。但是这种穷兵黩武式的征伐,确实给蜀汉带去了沉痛的拖累,也使诸葛亮消耗了大量的心力。

在写到诸葛亮与对手的情况的时,用到了“或值人杰”一词。这里的人杰,必定是指司马懿。而评断的最后一句,却写到:

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句话肯定了诸葛亮的智力,却表达出对于天命的无可奈何。其实这是一种牵强与悲观的写法,不明真相的古人,总是把不能解释的事情,用“天命”作为无法改变的借口。如果都以天命作为借口而不去奋斗与开拓,人类又怎能不断地进步呢?

司马家族确实在三国时代搭上了顺风车,但是这在曹操、曹睿相继离世后,才得以实现的。司马懿不仅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更是成功的政治家,司马家族在三国时代可谓笑到了最后。

在曹操的时代,郭嘉伴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郭嘉的才智,在三国文臣谋士之中当属首位。正是由于这位优秀的谋士伴在曹操左右,曹操才一直防备着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在才华上面不及郭嘉,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地低调生活,尽量躲避开郭嘉与曹操的视线。

另一个让司马懿比较防备的人,则是魏的军师曹睿。曹睿在世的时候,一直防备着司马懿。他受到曹操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司马懿的为人,一直是琢磨不透半信半疑。司马懿同样放低姿态,在表现出自己价值的同时,还要消除曹睿对他的疑心,每天都谨小细微的生活着。

终于把这几位防备他的人,都送走之后,司马懿才在政治上凸显其卓绝的才华。在军事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奠定了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军事地位。

在出山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三国的历史大舞台上,就没有了其他演员的戏份。都是这两位奇虎相当的对手,在唱和着。也许陈寿正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棋逢对手,才用到了“或值人杰”这个词,来形容诸葛亮与对手们的优秀。

虽然陈寿没有在《三国志》里,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更没有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一贯的吹捧蜀汉人物。但他在诸葛亮的评论里,却多少有一些贬低与抨击的意思。如果熟悉《三国演义》的观众,再去研读《三国志》,一定会有茫然的感觉,对诸葛亮的印象也会出现很多错乱。

郭嘉比诸葛亮大11岁,二人没有正面交地锋。如果不从陈寿的《三国志》抽丝剥茧,很难比较二者的高低。首先,司马懿是比不了郭嘉,而在陈寿笔下,司马懿与诸葛亮“或值人杰”的奇虎相当。由于可知,郭嘉要比诸葛亮略胜一筹。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句奇谋为短,说明诸葛亮确实或值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