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天大的事情,养孩子则是天塌了的事情,特别对于初次抚养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孩子哭了怎么办?孩子拉臭臭了怎么办?如何哄孩子入睡?什么时候应该喂奶?要学习的事情还真不少。中国应该学习国外的社区教育,男女双方谈恋爱开始,就得强制进行育儿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既降低了早恋的概率,也预防了未知的风险。
图片源于网络言归正传,小柒柒一出生,我和老公的精力很快被耗得七七八八,晚上哭闹白天抱,片刻的休息都成了奢望,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化身为超级夜猫子,人都老了不少。现在回想,很多的育儿观念还存在误区,这里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用我们的弯路为大家铺平前行的道路。
总结一下,婴幼儿早期养育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喂奶、睡觉、哭泣,这三个方面能正确养育,孩子的成长一定健康!
图片源于网络1.喂奶。
前面一两个月,孩子就是的使命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而妈妈的时间则在喂奶和准备喂奶的时间中度过。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吃配方奶,妈妈在喂奶的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奶水质量、喂奶时间和喂奶量。
大家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孩子营养更均衡,抵抗力更好,能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自然最好。但因为个人体质的差异导致有些妈妈的产量较低,那么孩子喝混合奶或者配方奶的情况就难以避免。这时候选择一款质量较高的奶粉至关重要。如果你是母乳喂养,则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营养摄入,不用天天猪蹄浓汤,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助于下奶。妈妈们如果奶水充分,一定要及时挤出,不要为了晚上贪觉,而导致回奶。一旦堵奶,一定要及时按摩疏通,否则会有化脓的风险。
图片源于网络在喂奶时间和喂奶量上,跟宝宝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婴儿满月前,一般每隔3小时左右吃一次,每顿吃60-毫升,一天要喂7-8次;孩子满月到两三个月,间隔3.5-4小时吃一次,一次吃80-毫升,一天喂6-7次;孩子两到三个月,间隔4小时吃一次,每次吃-毫升,每天喂5-6次。当然,因为宝宝个体体重差异较大,喂奶次数和喂奶量有较大差距。比如我们家柒柒就是大胃王,两个月能吃到毫升,而她的堂姐只能吃80毫升。
图片源于网络2.睡觉。
宝宝的睡眠质量和睡眠姿势直接关乎了孩子的发育情况,宝爸宝妈们一定不能马虎大意。孩子怎样才能睡得好?这些误区要记牢!
睡眠姿势要注意,有地方习俗说要给宝宝绑腿和打蜡烛包,将宝宝裹得紧紧的,这样极易造成孩子髋关节损伤。宝宝以蜷缩的方式在母体中生活九个多月,你非要用强制的方式把孩子扳正,任谁都会不舒服。宝爸宝妈不要着急,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投降”和“O型腿”自然会“痊愈”。
图片源于网络其次,是枕头的问题。切记千万不要用硬枕头给孩子“塑头型”,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脖颈弯曲,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窒息和头颅变形。新生儿可以不用使用枕头或使用低一点的软枕头。
最后,请记住三个月前可以哄睡!总有很多过来人会告诉你,孩子要睡觉时,千万不要抱,不要哄,他闹过之后就自己会睡觉了,否则孩子抱习惯了,你甩都甩不掉。于是孩子不论怎么哭闹,家长们都是“铁石心肠”,装作听不见。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崩溃式”入睡,一方面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另一方面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孩子发育迟缓。
图片源于网络3.哭闹。
“小儿夜啼”可能是所有宝爸宝妈的噩梦,哇哇的哭声一响,整个小区都不得安宁。我们习惯于孩子一哭就是饿了,喂奶成了我们止哭的不二法宝。但孩子哭泣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生理性啼哭、需求性啼哭、病理性啼哭、肠绞痛等,学会识别宝宝表达意愿的特殊“语言”,才能真正有效的止住哭闹!
生理性啼哭:宝宝的哭声抑扬顿挫,很响亮,并且伴有节奏感。哭而无泪,进食、睡眠等均不受影响。每次的哭声比较短,一天能哭好几次。这样的哭泣是宝宝在做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我们只需远远看着就好。
需求性啼哭:宝宝在饥饿、换尿布、想要抱、太困了、太冷太热等情况发生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将会止不住哭泣。这时,我们要综合孩子吃奶时间、检查尿布、摸摸孩子手心、抱起来安慰等方式,来满足需求,有效止住哭泣。
图片源于网络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或者患上某种疾病时,他会通过哭泣让父母知晓,那么识别这些身体语言,才不会耽误送医治疗的时间。
缺钙:哭的时候呈睡状,闭着眼睛哭,伴随着四肢抖动;
肠套叠:一阵一阵的剧烈哭闹,面色苍白,表情痛苦,躁动不安,常伴有双腿屈曲的动作,2-3分钟又恢复正常;
头痛:尖叫般的啼哭,音调高,哭声急,去得快。脸色发紫,四肢肌肉抖动。
还有耳朵不舒服,疝气,嘴巴痛等诸多症状,这里就不再累述,大家可以去查阅更多资料了解。
图片源于网络肠绞痛:肠绞痛是3个月前的婴儿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多数是因为孩子吸奶过急吸入了太多空气,或者是喂奶太饱导致孩子胀气,而引发的腹痛。常见的症状是孩子声嘶力竭的大哭,还伴随着精神尖叫、脸色通红、拳头紧攥、四肢冰凉等症状。这时,宝爸宝妈要学会几种缓解疼痛的方式:1)将宝宝竖抱,轻拍宝宝的背部,排出空气;2)用暖水袋热敷宝宝的腹部,并轻轻按摩;3)在宝宝肚子上涂抹一些消胀气的药膏;4)注意稳定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不要传递给孩子。
图片源于网络爱孩子,我们就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科学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去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早期自信!你现在的细心和呵护,都将化为孩子未来面对困难的无限勇气!
我是苏妈,一个懂教育的新晋宝妈。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有帮助,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