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产后要注意哪些恢复月子坐得好不好,关键是
TUhjnbcbe - 2025/2/12 16:37:00

妈妈们在生完宝宝后,还要经过6-8周的产褥期,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坐月子”,在这段时间内,在怀孕时急剧变化的身体脏器要重新修复归位,身体系统和激素分泌也逐渐恢复正常,可以说“月子”期间的恢复,关系到每个妈妈一生的健康,那么月子期间,要注意哪些地方的修复呢?

1、伤口的恢复

对于顺产的妈妈来说,根据妈妈分娩时的具体情况,或多或少会有有侧切或者撕裂的伤口,由于产褥期内,有恶露的不断排出,如果护理不当,就很容易引起伤口的感染,而有些妈妈由于体质问题,对缝合线不吸收,也会引起“线头反应”,出现感染。

对于剖腹产的妈妈,腹部的伤口也要注意恢复,有些妈妈由于腹部脂肪较厚,容易出现伤口液化,或者因为伤口沾了汗液、水分没有及时擦干消毒,也会引发感染。

所以产后妈妈在月子期间首先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卫生,尽量饮食清淡、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果伤口有感染,要及时就医处理。

2、子宫复旧

怀孕时,子宫变化很大,而产后随着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大量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物会随着子宫的收缩,以“恶露”的形式排出体外,正常恶露一般4-6周可以排完,而子宫也逐渐恢复至孕前大小。

有些妈妈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蜕膜脱落不全等原因,导致子宫复旧不全,恶露淋漓不尽,妈妈们会感觉腰酸背痛、下腹坠胀,严重的还会引起慢性炎症或宫内感染。

因此在月子期间,妈妈们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寒凉,平时多按摩子宫,多给让宝宝吮吸乳头,以刺激子宫的收缩,促进恶露尽快排出,还可以遵医嘱吃一些养血祛瘀的药物,以帮助子宫尽快恢复。

3、盆底肌恢复

怀孕时,由于逐渐增大的子宫的压力以及盆腔脏器的重力,盆底肌受到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分娩时,妈妈体内产生的松弛素,也加速了盆底肌松弛,自然分娩的妈妈由于胎头娩出时的挤压,又加剧了盆底肌的损伤,很多产后妈妈会因此出现产后漏尿、阴道膨出等症状。

月子期间,妈妈们可以经常自主的进行盆底肌的修复锻炼,伤口愈合后就可以进行,每天有意识的进行提肛运动或凯格尔收放练习帮助收缩,促进盆底肌的修复。

4、骨盆恢复

怀孕过程中,身体会分泌让耻骨松弛的激素,促进耻骨松弛,适应胎儿的增长,也方便在分娩时耻骨能够被撑开,增大骨盆的内径,帮助宝宝顺利通过。所以很多妈妈在怀孕时就会感觉到耻骨疼痛,而生完孩子后,骨盆依然很大,屁股也整整大了一圈。

妈妈们在伤口愈合后,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比如轻柔的瑜伽动作和骨盆修复操,也可以佩戴合适的骨盆带帮助骨盆的修复。

5、腹直肌恢复

在怀孕的过程中,不断扩张的腹部使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开。大部分产后妈妈会发现,生完孩子后,小肚子还是像怀孕6个月的样子,而且不容易瘦。

妈妈们可以自行检测腹直肌分离情况:采取仰卧位,屈双膝,露出腹部,用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并拢,将中指放于妈妈肚脐位置,上下各移动三指,轻轻地触摸按压找到腹直肌的位置,横向打开,检测出肚脐上下腹直肌分离的指数。

妈妈可以根据自身腹直肌分离程度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一般月子期间伤口愈合后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如:腹式呼吸、站姿收腹等简单运动,帮助腹直肌修复,减小产后大肚腩。

月子期间的身体修复的黄金时期,妈妈们除了卧床修养之外,也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再适量的进行一些运动和锻炼,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收藏,评论,或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如果有其他育儿问题,可以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后要注意哪些恢复月子坐得好不好,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