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在瑞士领奖。通讯员供图
长江日报5月7日讯近日,国际权威期刊《IEEETransactionsonRadiationandPlasmaMedicalSciences》(《IEEE辐射与等离子体医学科学汇刊》)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数字PET实验室谢庆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双平板数字PET首次实现在线在束质子治疗监测的结果》)。
据了解,该研究由团队里的95后博士生主要完成,首次将动物活体作为实验对象,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对活体动物的质子刀在线在束监测的实验结果。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有可能是“治癌利器”质子刀精准治疗历史上的一小步,有望解决质子束在线监测这一世界级难题,从而有效提升质子刀对肿瘤治疗的效果。
记者5月7日从实验室团队了解到,论文第一作者高敏于年作为直博生加入数字PET团队,师从谢庆国教授,一直从事数字PET在质子治疗在线监测中的研究。这个白白净净、个子娇小的女生,谈起自己的研究领域,两眼放光,笃定而专业。
高敏介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将PET用于质子监测的可行性,但质子束产生的正电子核素半衰期极短、背景散射伽马光子极多,如何定量估计质子束在人体组织内的投递剂量和作用范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巨大挑战。“据我所知,我们应该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活体动物质子治疗在束监测结果的研究团队。”她表示,这项工作表明,数字PET能够为研究质子束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机理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数据,并有望催生一系列质子治疗范围验证的新理论、新算法、新技术,同时也可能在次级粒子的观测中发现新现象。
提起学生高敏,导师谢庆国赞誉有加:“她还是本科生时,就单枪匹马到日内瓦发明展拿了个金奖。”当时,还是大四的高敏看上去比现在更稚嫩,在瑞士参展第一天,一个外国专家愣是把她当成了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疑惑地问同行的翻译:“怎么会有小孩子来参展?”当那位翻译告诉外国专家,高敏是代表头盔式PET项目参展的唯一一个负责人时,外国专家非常惊讶。
虽然个子小,但高敏在做学术时有一股强大的冲劲。“趁年轻,我们要不顾一切!”年10月,她和数字PET实验室的一名教医院进行全数字平板PET用于质子束在线监测的实验,首次监测到了质子束打到假体上产生的氧15,开启了数字PET在质子放疗方向的全新应用。
傲人成果的背后是不眠不休的努力与坚持。由于质子放疗的费用昂贵,所以占用治疗室的实验时间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她回忆,当时她和同事两人连拖带扛,把将80多公医院,昼夜不分地工作,系统搭建、设备调试、实验采集到拆卸清场,整个过程只花了96个小时。“医院束流条件十分紧张,实验总是在一天的病人诊疗结束后,大约晚上十点左右开始,凌晨两三点结束,然后再在清晨五六点开始准备下一轮实验。”
对于数字PET领域的研究工作,高敏充满热情,“尽管在科研道路上会吃很多苦、克服很多困难,但那种打怪升级的乐趣也只有在这里才能体会得到。仅花4天时间搭建出一个PET系统,也让我找到了搭建大型乐高的惊喜和乐趣,传统PET搭建时间都是以月甚至年为单位计算的,而我们是以小时为单位。这让我真正体验到数字PET模块化、开放性和灵活性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通讯员冀娴贤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