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很热情,很是认真负责,我们来看病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不全是医生和患者,有一种把我们当成朋友、当成亲人的感觉,非常的平易近人。”
这是编者前去门诊采访时,正在换药的患者丁阿姨说的。
她口中的医生名叫杨志忠,是河南省直三院胃肠肛肠腹壁疝外科主任,外一党支部书记,从事普外科工作已经27年。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结直肠息肉等胃肠道肿瘤规范化治疗;腹部外伤、肠梗阻、胃穿孔、胆囊炎、阑尾炎等各种急腹症;痔疮、脱肛、便秘等肛肠手术和腹股沟疝、切口疝、复发疝等各种腹壁疝手术。
学会和患者交朋友
“如果想当好一名医生,首先要做好人。要有精湛的医术,要有爱心,真正地做到把患者当亲人,学会和患者交朋友。”杨志忠主任认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开展后续的诊疗工作非常有益,所以,和患者以及家属建立信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采访时,杨主任和小编讲起他在东北老家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老师晚上下班吃完饭经常会穿着便装在科室溜达,挨个病房与患者唠嗑、打牌,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夜,患者出院后也与他时常相约吃饭喝酒。久而久之,医院普外科有个爱交朋友、平易近人的医生。这就是一个人的闪光点,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杨主任描述道。
在河南省直三院工作的这些年里,杨志忠主任闲暇之余也会在小区和周边与居民聊天,到周边社区诊所坐诊了解他们的需求,面对面解答患者疑问,真诚与患者沟通。
精湛技术是毕生追求
医生不同于其他的工作,肩负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而精湛的医疗技术则是他们终生奋斗的目标。只有技术过关,才能对疾病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患者消除疾病、改善功能,甚至延长生命。
几年前,河南著名画家刘英明老师因肠梗阻腹胀厉害,生命垂危。紧急转到省直三院后,杨志忠主任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刘老师做了微创手术,最后转危为安。
(刘英明老师)
刘老师对杨主任的技术和人品非常钦佩,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并把他介绍给身边人。刘英明老师的导师是我国著名油画家邓邦镇和夫人雕塑家卢波,现旅居在新西兰,有一次,邓老先生肠道不舒服,直接从新西兰乘飞机赶到河南,钦点杨主任为他完成手术。
(邓邦镇老师)
患者是医生最好的宣传员
几年前,杨志忠主任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出院医院门诊换药。当知道这位患者来郑州也只是为了照看外孙,人生路不熟时,杨志忠主任说:“没事的,咱两家离得近,我晚上下班后顺便到您家就把药换了,医院来了!”就这样,他每天下午下班都去阿姨家里给她换药。
其实,杨主任与这位阿姨不顺路,为了让这位患者没有心理负担,杨主任便每天多花两个小时为她换药。
“傻孩子,你怎么骗我啊!你根本不顺路,离我家也不近,为了给我换药你每天要多花两个小时!我想给你当当宣传员,让大家都知道省直三院有这样一个好大夫”。”
像阿姨这种主动提出为他宣传的患者比比皆是,河南、湖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周边省市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慕名来找杨志忠主任。
用杨志忠主任的话说,友善始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永恒不变的主题,你用真心对患者,患者就会用真心回馈你。因为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技术过硬,还要用爱心、用亲情去为患者服务,让患者留下痛苦带走欢欣。
疫线党旗红
“尊敬的院领导,我是外科第一党支部书记、普外科副主位杨志忠。现阶段,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匹生,一名党员,一名临床基层党支都书记,抗击疫情是我的责任和担当,医院提出请求,愿战胜新冠疫情,听从命令、随叫随到、义无反顾。希望奔赴一线,做出我应有贡献……”
这是年新冠疫情刚刚来临的时候,杨主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表示随时听候组织召唤,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医院的统筹安排下,他加入到发热门诊和病房的工作中,医院疫情防控的先锋队、排头兵,春节期间也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的仁心与担当和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情怀。在此之后,每一次疫情反扑时,作为党支部书记,他都会带领和号召科内党员先锋身先士卒,参与抗疫工作,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写在最后
采访最后,作为一名老大夫,杨志忠主任想通过这篇稿件告诉刚刚入职的年轻医生,在潜心修炼医疗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因为医患双方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的敌人就是疾病。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克服困难、战胜疾病。没有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医生的探索和创造,也不会有医学的进步。所以,只有集技术、医德、沟通于一身,才能唱出美丽动人的生命之歌。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