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小的易拉罐曾经长期被国外垄断,中国制造
TUhjnbcbe - 2024/8/11 13:08:00

序言

中国是易拉罐的消费大国,可是长久以来我国并不具备生产易拉罐的工艺和技术,需要花大价钱购买外国的设备。

比如过去国内所有的易拉罐原材料镀锡板都依靠日本、韩国还有一些合资工厂来生产,而如今这种局面已经被一家苏州公司所打破!

那么问题来了:

易拉罐的生产很难么?

这家苏州公司又有什么厉害的法宝呢?

易拉罐历史

年英国人为了能更好地保存食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金属罐头盒。

而过了多年,人类才做到了让易拉罐真正易拉。

年美国人发明了易拉罐,他们将罐盖本身的材料经加工形成一个铆钉,套上拉环再铆紧,配以相适应的刻痕,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易拉盖。

不得不说,这一设计确实不错,这让金属容器得到了质的发展,到了70、80年代,易拉罐的生产线逐渐从美国转移到日本韩国等地。

8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的青岛啤酒厂为了满足自己产品出口的包装需要,从日本进口印刷精美的全铝二片易拉罐,揭开了易拉罐在中国大规模使用的序幕。

根据罐体原材料的不同,主要将易拉罐分为两类,包括马口铁加工的和铝加工的,前者的代表是露露杏仁露、加多宝的包装,后者的代表是罐装可口可乐和罐装的啤酒。

按照金属罐结构又可以分二片罐和三片罐。

顾名思义,三片罐是由罐身、罐底和罐盖3部分组成,罐身有接缝,罐身与罐盖、罐底卷;二片罐则是由罐盖和带底的整体无缝的罐身两个部分组成的,罐身与罐盖卷封。

这么说吧,以铝为材料时主要做成两片罐,以马口铁为材料时主要为三片罐。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罐身的制造工艺不同,其中两片罐本身没有焊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怕泄露,有利于饮料的保质。

易拉罐制造

易拉罐的制造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钢板冲压成特定的形状,最大的制造难点就是在于一体成形,弄到这么薄,对材料的要求,纯净度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

具体来说,有下面这么几道主要工序,分别是:

第一道工序就是圆杯冲模,薄铝带在冲杯机的作用下被冲成圆杯。

第二道工序是拉伸,由拉伸机,拉成平常所见到高铝罐的形状。

第三道工序是底部冲压,易拉罐底部之所以一般都有一个凹陷设计,主要是为了装含气饮料不让罐体撑膨胀,所以要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冲压完成。

第四道工序是罐身清洗和印刷,对罐子外壁要进行冲洗并烘干,然后进行刷上彩色的包装。

第五道工序是罐口缩颈,说白了,就是将罐口不断缩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这里面会用到缩径机,它会把直壁缩成一个小的口,这样和盖子能够比较好的配合扣紧。

最后就是罐盖成型和罐体密封。

尤其是罐体材料的生产堪称当今铝加工中要求最苛求的工艺。

由于在制罐过程中报废率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一,罐体材料在公差、状态以及性能方面都必须保持高度的稳定才行。

不得不说,小小一个罐子竟有这么多学问,科技含量也是很高呢。

中国易拉罐企业打破垄断

在90年代左右,国内对易拉罐生产还不甚了解,生产技术和装备还比较落后,大部分还是进口国外的设备,每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所以长期被欧美等国垄断。

而随着苏州一家叫斯莱克公司的诞生,彻底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此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

这家公司的全称叫做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提供高速易拉罐、盖制造设备的生产商,目前国内企业中尚无在技术水平、产品性能上与公司相近的竞争对手。

它有多厉害?

这么说吧,所有的模具都自主开发,所有的设备零件都从零开始。

尤其是在精密连续级进模、金属材料成形、全自动控制及高速在线实时检测等精密机电领域进行了多项集成创新,拥有多项易拉盖组合盖生产设备领域的专利。

易拉盖这玩意看似不起眼,但对精密冲压成型技术要求极高。

打个形象的比喻,其难度好比一辆时速公里的汽车要在“滴答”1秒内准确无误地在指定位置停止,之后再启动,瞬间提速至公里,如此循环往复。

在每分钟—次高密度冲压下,保证输送待压的盖子每1秒钟走停10个周期,且要被精确定位在每一个工位上。

以斯莱克生产的六通道组合冲系统为例,生产设备最大冲次为次/分钟,生产效率可达盖/分钟,而行业易拉盖生产设备生产效率通常为0盖/分钟,他们的六通道组合冲系统生产效率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同时,其生产的高速易拉罐生产线已实现了主要组织部件的全自动化,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且能够保证较高的产品稳定性和良品率。

目前苏州斯莱克易拉盖高速生产设备在国内累计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欧美市场,由于品质同美国不相上下,价格更具竞争优势,美国客户不惜舍近求远。此后,德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订单也相继摘入囊中。

对了,诸如王老吉、旺旺、露露、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知名品牌罐装产品的背后,都有苏州斯莱克的身影,薄薄一片瓶盖筑起的国际技术壁垒,就这样彻底被冲破了!

感悟

最后再多说几句吧。

一说到中国制造,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诸如架桥机、造楼机这样的大国重器,其实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小的东西也是如此。

比如易拉罐的生产,当我们抠开拉环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很多机械制造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单单生产一个盖口拉环就需要15个步骤。

盖口上的刻度线,更是只有0.07毫米,细如发丝。只有这样的精度,才能保证易拉罐既能拉开,又不会拉断。特别是碳酸饮料,在压力的作用下,精度要求更高。

当然了,这还不包括易拉罐罐体以及其他部分的制造。

所以你看,小小的易拉罐的背后,其实也凝练着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崛起与变革。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小的易拉罐曾经长期被国外垄断,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