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抒情诗歌(和歌)总集,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有如《诗经》之于中国文学史。《万叶集》是中古东方文学中有世界声誉的名著。
“万叶世界”考察
若把前后长达三四世纪的万叶时代进行时间性的划分,考虑主要歌人的活动时期、歌风、作品背景和社会变化等因素,那么可以把万叶诗歌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舒明朝起到壬申之乱止,称为万叶初期。这时日本的“大化革新”完成,社会欣欣向荣,代表歌人主要是天皇和皇子,如舒明、天智两天皇、大海人皇子、额田女王等。他们的歌风朴素而典雅、气势恢宏。著名的“雄略天皇御制歌”是《万叶集》中的卷首之作。这首天皇的诗歌,粗犷而率直,毫不扭昵作态。低下的生产力和多年的戎马生涯,使作者虽贵为天皇,却并未贵族化。
这种歌风折射了当时国力兴盛的现实。额田女王是万叶时代一流的歌人,她的诗作以凝炼的技巧和含蓄细致的感情著称。“思近江天皇”是她脍炙人口的名作:
我正恋君苦,待君门自开,
秋风吹我户,帘动似人来。
《万叶集》的中译者杨烈先生论道:“这一时期,刚诞生不久的和歌娇嫩的香气流溢于清冽、丰润、强烈的音调之中”,展现出一种难以企及的古代美。
第二期是从壬申之乱到迁都奈良,是日本律令国家的充实完成期。代表歌人有天武天皇、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志贵皇子等。这时处于大乱结束的安定和繁荣、尚未遭到沉滞和颓废威胁的时代,诗歌辞丰律严,仍充盈着强大的活力。柿本人麻吕是日本文学史上独步古今的大歌人,有“歌圣”之尊。《万叶集》收其诗79首,或雄浑铿锵,或哀婉动人,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他哀悼高市皇子的长篇挽歌,如此追忆皇子的神采与武功:
皇子当时肩重担,身带大刀手弓箭,率领三军号令严,敌闻鼓声惊雷电,号角吹出虎吼声,敌人闻之心胆颤,飘飘大旗遍地红,春来野火随春风,冬林飘风吹大雪,声如万箭出强弓......
他写爱情诗歌,又悱恻缠绵,深情之中飘着一缕幽怨,如“悠悠红豆子,茜桂宫枝,万古相思意,伊人竟不知”。他的悼亡诗《自石见晋京别妻歌》长歌当哭,声声泣血,哀楚动人,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诗作之一。
第三期从迁都奈良到天平5年止,是坐享大化、壬申的余泽的守成时代,柿本人麻吕和万叶初期皇族诗人的气魄与雄浑不复再见,歌风日益精炼、纤细和多姿多彩。这是万叶诗歌成熟和百花盛开的时期。代表歌人中,山部赤人以歌咏风景著称;山上忆良以《贫穷问答歌》为人世的辛酸苦楚而咏叹;“大伴旅人表现了贵族阶级的风流,吟出了劝酒歌和纯情洋溢的挽歌;高桥虫麿以其浪漫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歌诵了古代的故事传说。写景和风流歌对后世影响很深,而忆良和虫麿的歌则在和歌史上奇葩独放,后继无人”。
这一时期,日本奈良朝的体制日臻完备,贵族之间在治上勾心斗角加剧,给社会投下浓重的阴影。代表歌人山上忆良面向现实,咏叹人生,诗风接近杜甫。天平5年他的辞世,标志着第三期的终结。
第四期是从天平六年至天平宝字三年的25年间,是日本律令贵族社会的衰退期,社会动荡,政权斗争加剧。文学上则从成熟转向凋萎。第三期的纤细美转化为这时期的柔弱美。代表歌人大伴家持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家族的没落,咏出了“莺鸟泣黄昏”、“愁来独断肠”的词句。这时期的歌风纤丽哀婉,反映了国家衰败的景象。坂上郎女、田边福麻吕等,亦是重要歌人。
上述四期,展示了万叶歌风的推移嬗变。不容忽视的是,民歌民谣在《万叶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们构成了《万叶集》坚实的基础。主要民歌民谣可分两类:东歌和防人歌。《万叶集》收东歌余首,收防人歌80余首。东歌大部分是恋歌,多用日本东部地区方言写成,朴质自然,如“打稻米皲裂手,/府邸少爷今夜来摸呀,/大概会难受。”“我当是筑波山下大雪,/哎呀呀,是漂亮妹子,/晾晒白布。”防人是当时被征集去镇守边防的兵卒,大多防人歌都是描写爱情,咏叹离别之苦的。其基调是哀怨、痛苦和不幸。
《万叶集》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万叶集》的内容基本上分为杂歌、相闻、挽歌三大类。杂歌数量最多,表现的思想广泛而复杂,较有意义的有如下几个方面:以描写自然景象寄托爱国怀乡的情思;咏叹民间生活疾苦;对皇族贵胄生活的歌咏与感怀;四季杂歌;产地不详的杂歌(东歌、防人歌)等等。相闻是以男女间的情歌为主,包括长幼、兄弟间相亲相爱的诗歌。挽歌主要是悼亡之作。《万叶集》中思想内涵最突出的有两点:
第一,揭露社会黑暗和执政者的残暴,同情民众疾苦。民谣中《乞食者歌》、《为鹿述痛》等诗,实际上是老百姓的嗟怨嘲讽之作,他们饱受横征暴敛之苦。有首防人歌写道:“两个上差官,一对大恶棍,/我正患疝病,/拉来做防人”。在文人创作中,山上忆良尤其突出。《万叶集》收入他的诗70余首,其中许多名篇如《爱子歌》、《贫穷问答歌》,《罢宴歌》、《秋季七草歌》、《卧病歌》等,脍炙人口,至今仍为日本人士所喜读爱诵。
他的《筑紫国白水郎歌》10首连作,凄凉哀婉地唱出了挽歌,叹息为送官粮而遭溺死,的渔民的不幸;《为熊凝述志敬和倭歌六首并序》,描绘了百姓饱受“租、庸、调”之苦,横死道旁的惨景;代表作《贫穷问答歌》对“手执笞刑杖,逼讨田税钱”的里长之流,更是表现出深沉的感叹和强烈的愤懑,因而被誉为和歌的千古绝句。山上忆良是《万叶集》中唯一深刻表现社会黑暗和民众悲惨命运的文人,有“社会歌人”之称,他的诗歌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是日本古典和歌中独放异彩的力作。
第二,歌颂纯真热烈的爱情和劳作生活。《万叶集》中关于男女相闻相恋的抒情诗歌极有特色,为数众多。既有写皇室贵胄狩猎恋爱的《相闻歌》,又有柿本人麻吕写的伉俪情深的“悼亡歌”,还有咏叹少女婚姻悲剧的《见菟原处女墓歌》,等等,多侧面地反映了大和奈良时期日本各阶层人士的婚恋生活。有意义的是,这些诗歌大多情感真纯、坦率、热烈、朴质,很有艺术感染力。
卷12载的“棠棣艳,如阿妹,身着红装,梦中曾相会”,和“阿哥你不在,你去京城人在外,谁来解衣带?让我来解懒得解,没精又无采”这两首诗,朴实纯真率直,毫无矫揉造作之处,洋溢着民歌健美清新的气息。
爱情诗篇中,以《中臣朝臣宅守与狭野茅上娘子赠答歌》63首最为动人。这组爱情诗歌的作者是一对生离死别、刻骨相思的夫妇。丈夫中臣宅守被朝廷无辜发配边远的越前国味真野(今福井县一带),留在京城的茅上娘子无时不刻不在思念远方的夫君。两人以诗寄情,丈夫写给妻子的和歌40首,茅上娘子思念丈夫的和歌23首,它们被视为《万叶集》中的“逸品”,是日本古典和歌中难得的佳作。一片深情痴心的茅上娘子歌道:“我今常夜哭,相思断肝肠;辗转奈何处,和泪入梦乡”。刻骨铭心的思念,甚至使她求助神明,恨不得把丈夫所走的那条长长的路折叠起来,用天火烧掉,好让他们夫妻永不分离:
愿君长行路,折叠垒作堆;
付诸昊天火,一炬化成灰!
相思之苦,一至如此,想象之奇,情感之深,不由人不心头悸动。
《万叶集》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抒情风格上。自然纯真、朴质、大胆明快、优美深沉等,都是它清新刚健歌风的有机因素。
结语
《万叶集》开启了在日本文学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的传统,影响极为深远。《万叶集》是日本抒情文学的奠基作。“纵观世界文学史,8世纪的欧洲还是一片荒凉,非洲美洲尚处于混沌蒙昧状态,而这时中国早已进入了文化鼎盛的唐代,创造出了至今看来也仍然是辉煌灿烂无与伦比的文学;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万叶集》此时在日本这个东方岛国破土而出,这样的千年古树,在世界文化之林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