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击腔镜下缝合痛点,让疝与腹壁外科医生缝 [复制链接]

1#

在微创进程滚滚向前的大趋势下,疝与腹壁外科领域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都更倾向于选择腹腔镜手术。然而,由于操作器械及解剖层面等原因,腹腔镜下疝与腹壁外科手术操作(比如缝合、打结)的难度要远高于传统开放手术。

那么,在胃肠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多个外科领域以“能够简化缝合过程、降低缝合难度、缩短缝合时间、提升缝合效果”著称的倒刺线,是否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疝与腹壁外科领域呢?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否已在业内专家中达成共识了呢?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姚琪远教授

下面,我们以疝与腹壁外科的两个常见手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为例,带大家看一看倒刺线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共识推荐。

一、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

简化缝合流程,降低缝合难度,利于实现“无张力”缝合

对于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是最常采用的术式之一。在TAPP术中,植入补片后腹膜的缝合是一大难点,腹膜缝合处位于腹壁后,操作空间狭小,腔镜下缝合较为困难[1]。

除此之外,TAPP术对缝合还有更高的要求,包括无张力缝合、确保腹膜严密关闭、建议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2]等等。这些要求进一步增加了TAPP术中缝合操作的难度。

临床上的这些痛点问题令疝与腹壁外科领域许多医生感到头痛,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苦练缝合技术,而倒刺线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现状,大大缩短了该领域医生手术操作方面的成长曲线。

有研究者对比了在TAPP术中分别采用单向可吸收倒刺线(32例)、传统可吸收缝线(35例)进行缝合的效果,结果显示[1]:

倒刺线在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缝线(分别为6.72±2.80minVS15.04±1.19min,缩短55.3%;63.00±5.44minVS78.18±6.44min,缩短19.4%)。

由此,研究者认为,相比传统缝线,倒刺线可大幅减少TAPP术中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学习曲线,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事实上,正是基于类似的许多研究数据,疝与腹壁外科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对倒刺线表示认可。《腹腔镜疝与腹壁外科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版)》更是明确推荐[3]:

在TAPP中,腹膜关闭、筋膜缝合和补片固定是核心的缝合技术。可吸收缝线及不可吸收缝线均为可行之选,倒刺线可简化缝合流程,在具有张力的腹膜或者筋膜缝合中有一定的优势。

TAPP术中采用倒刺线严密缝合关闭腹膜(内面观)

图片源于参考文献3

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张力均匀分布,缝合更加牢靠,“完美”重建腹壁的完整性

前述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属于无张力手术外,而其他腹壁疝修补术均有一定的张力,因此,在缝合材料的选择上应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