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在0.8~4.4%,一般男孩比女孩发病率高且右侧比左侧多见。但近年来,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接诊的女孩疝气例数也不在少数。
“其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且包块在站立以及哭吵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变大,而发生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市妇幼小儿外科副主任谭卓宏说,患儿早期除特征性肿块表现外多无显著不适,家长多因发现患儿体状异常而带其就诊。
微创手术半小时解决复杂病况
2月15日,一名2月龄的女婴豆豆因小儿疝气到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诊断,其左腹股沟斜疝并嵌顿,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患儿属于早产儿,先天发育较差,同时有地中海贫血,血色素仅8.7g。
经过慎重考虑患儿特殊情况,充分评估麻醉安全并与患者监护人充分沟通后,小儿外科副主任谭卓宏及手术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还纳+内环口结扎术”来完成豆豆的治疗。该手术切口小、恢复快,并能发现隐匿疝。术中,手术团队顺利的实施了精准治疗,在腔镜监视下完成嵌入的左卵巢输卵管无创复位,顺利的完成左侧腹股沟内环口结扎术,同时探查发现右侧腹股沟处存在一隐匿疝,如若不进行处理,很有可能发生疝气而需要再次手术,手术团队立即按照术前既定方案,取得家属授权后,对患者的侧隐匿疝进行修复,不到30分钟,手术便顺利结束。术后6小时豆豆即可正常饮食,观察几日就可康复出院。
据了解,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从年以来已成功开展了几千例腹腔镜小儿疝手术。该手术主要通过在患儿脐部做一个0.5cm弧形小切口,在气腹条件下,放入腹腔镜,通过另外两个“小针孔”穿刺孔放置手术器械,进行高位的疝囊结扎。年5月22日,小儿外科同样接诊了一名仅1月28天大的低龄腹股沟斜疝并卵巢嵌顿患儿,并成功的完成了“腹腔镜下疝内容物还纳+内环口结扎术”,化解了患儿因卵巢嵌顿而带来的风险。
小儿疝气的预防与治疗
谭卓宏介绍,小儿腹股沟疝发病率较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1周岁以上斜疝患儿自愈可能性小,均需手术。但年龄并不是绝对因素,也要结合患儿的自身情况,如不及时手术,腹股沟疝就会增大,甚至造成阴囊巨大,以后术后复发机率很大,同时不及时手术随时可能出现嵌顿,有可能出现肠管坏死、睾丸梗死、卵巢扭转坏死等不良后果。目前,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1月龄以上患儿的斜疝腔镜手术,有效的避免了嵌顿的风险。
1岁以内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但最新的观念是不提倡保守治疗。年湖北省小儿外科年会达成共识,提倡发现斜疝1月内手术,可以避免90%以上的不良损害,平时的预防就是尽量减少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强营养,就能减少斜疝加重或复发。
谭卓宏提醒,如果您的孩子哭闹不止、有呕吐,请观察一下腹股沟区,如有包块,基本可以确定腹股沟斜疝。在两个小时内可以首先让小孩安静、平卧、垫高臀部,疝块多能自行复位,如果超过两小时不能消失,请及时就医,新生儿嵌顿疝或女孩嵌顿疝千万不要自行手法复位。不专业的复位可能会加重损伤。
小儿疝气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故很难有效预防。谭卓宏建议,要多进行该疾病的科普教育,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就能避免重大伤害的发生,同时,做好术后宣教,争取家属配合,加强营养,科学育儿,培养小儿性情,就能有效的减少复发。增强体质,加强锻炼,也能有效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记者谢奥南特约记者邹正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