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如果仅是一个“IP”的“重生”,还不足以称为“新的美学样态”。以动画艺术为例,它从《哪吒闹海》(年,王树忱执导)到《哪吒传奇》(年,陈家奇等执导),再到《哪吒:魔童降世》(年,饺子执导)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年,赵霁执导),虽然作为IP内核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质的变化,但文本表达的形态(如故事内容、美术风格等)却极不相同。正因为此,“哪吒”的重生也意味着“太阳底下尽是新鲜事”。
《新神榜:哪吒重生》的文本在叙事上的创新非常明显。一开篇,它就营造了一个“三千年后”的新语境,喀莎、苏医生等角色都是与时俱进而添加的,那个时不时出现的“元神”更是新的人物行为模式。它也不是没有对“后现代”风格的继承。比如六耳猕猴(面具人)的插科打诨:这只戴着面具、挂着多条链子的猴子住在一个充满了京剧国潮与复古蒸汽朋克元素的地方,那里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铜械装置,无不显示出对传统、工业和后工业艺术的“移植”与“戏仿”。
持续更新影片,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