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足阳明经筋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本篇主要叙述了足阳明经筋的循行、经筋的发病、病证特点、病名和治疗时对针具的选用、针刺方法的选择和穴位的选取。

原文: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1,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2,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溃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7,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注释:

髀枢:俗称大转子;即股骨上端隆起之处

上循骭,结于膝:足胫骨。膝,原文本缺,今据《类经》补入

译文:

足阳明的经筋,起于足次趾中趾趾骨间关节囊。结聚于趾长伸肌,拇长伸肌,足背诸关节韧带,斜行外侧胫骨前肌,第三腓骨肌,踝关节周围筋膜,小腿筋膜而至辅骨,向上结聚于膝外侧髌前诸韧带,直上结聚于股四头肌髀枢部,上沿胁部腰方肌,阔筋膜张肌,骶棘肌,连属于脊柱。其直行之筋,从足背上行沿胫骨前肌,髂胫束,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耻骨肌等,结聚于膝外侧副支持带。由此分出的支筋,结聚于外辅骨,与足少阳之筋相合。其直行的筋,上沿伏兔,再向上结于髀部髋关节前部韧带,会聚于阴器,再向上行至腹部锥状肌,腹直肌,腹白线,胸骨肋软骨连结韧带等而散布,至缺盆而重新结聚,再上行通过颈部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胸锁前诸韧带等,挟口轮匝肌两旁,合手颧骨,下结于鼻,上合于足太阳之筋。足太阳是上眼胞的纲维,足阳明是下眼胞的纲维。从颧骨颧肌分出的支筋,通过颊肌,结聚于耳的前方。本经之筋所发生的病症有:足中趾及胫部转筋,足背拘急,伏兔部转筋,大腿前部发肿,阴囊肿大,腹筋拘紧,牵引缺盆、面颊和嘴突然歪斜,如寒,眼就不能闭合;如热,筋弛缓,眼就不能睁开。颊筋有寒,就会牵扯面颊,使口不能闭合;颊筋有热,就会使筋弛缓无力,所以发生口角歪斜。治疗时,要用马脂,病较急的,将白酒和桂末涂抹于弛缓的一侧;病较缓的,用桑钩钩住口角,再将桑木炭火,置于地坑中,地坑的深浅与病人坐的高低相等,再用马脂熨贴挛急的颊部,同时要饮些美酒,吃点烤羊肉,不喝酒的人也要勉强喝点,并在患部再三抚摩就可以了。治疗转筋的病人,要采用火针法,不用迎随手法,以病愈确定针刺的次数,以痛处作为腧穴。这种病叫做季春痹。

案例:

患者:王某,女,67岁,初诊:年5月

主诉:左膝疼痛十余年,原因不明,增拍片诊断为“右膝关节退行性变”,经多种方法治疗,均未见效,慕名找到薛老。患者上下楼疼痛明显,沿足阳明,足三阴经筋触诊,可触及多个结筋病灶点。

诊断:足阳明,足三阴经筋型膝痹

治疗:取髌内次,髌内下次,髌外下次,髌下次,胫骨内髁次,胫骨外髁次,用长圆针关次恢次解结。一周后复查,自述膝痛减轻约百分之七八十,明显减轻,再取足三阴经筋上的点,用长圆针恢次解结处理。嘱一周后复查,不要受风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