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冯梦龙
一只鸟竟然害了七条人命?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奇怪,难道一只鸟还能杀人不成?于是,我就认真读了一下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才知道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1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徽宗年间,在杭州,有一个富二代,名叫沈秀,整天不务正业,不爱学习,就喜欢逗鸟,养了一只画眉鸟,特别喜爱,经常带着它去参加逗鸟比赛,还赢了不少钱。因此,就更喜欢逗鸟了。父母因为是老来得子,并没有多管束他,就任他玩,谁知就这样害了他的性命。原来他有一个小肠疝气的毛病,时常发作。有一天,他刚好去玩了,没人在,而他又恰好犯了病,晕倒在地。
这时,一个箍桶老头张公恰好路过,看见这画眉鸟有些值钱,就起了坏心思。为了把它占为己有,竟然把清醒过来的沈秀一刀杀了。可怜他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由此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好几条人命又跟着没了。
张公杀了沈秀后,把他的头扔进了空心的柳树干里,把沈秀的尸体就放在柳树下,然后竟然大摇大摆地去了城里,还顺利把画眉鸟卖给了一个外地人李吉。之后,李吉回到东京,又把这画眉献给了校尉。
路过柳林的人发现了沈秀的尸体,便报了官,沈秀的父母因为孩子一日未归,便去查看尸体,他通过衣服认出这就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他痛心之余,和官府一起到处张贴告示说,只要有人找出儿子的头和杀人凶手,都分别有高价赏金。
这件事被一个盲人老汉黄老狗知道了,他觉得这两笔赏金一千五百贯,不是小数目,又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家里穷困不堪,就指着两个儿子养。于是他就对两个儿子说,不如把他自己的头砍了,埋在湖边,等烂了就挖出来,拿去官府和沈家领取赏金,将来他们俩也好过日子。他这两个儿子又蠢又狠,当晚还真的把他的头砍了。过了半个多月,他们就真的去领赏金。官府和沈父也认不出来头的样貌,便都默认了,也给了钱。
如今头是找回了,只是凶手还没找到。日子过去许久,案子一直没有进展。沈父是做生意的,要去东京一趟,结果,就在东京看到儿子的画眉鸟。他便大哭,一直叫屈,惊动了校尉。校尉便责骂他。沈父便把来龙去脉说了。校尉便找来李吉,把李吉抓去告官。大理寺问他画眉怎么来的,他说是从一个老头那里买来,别人又问是哪个老头,他只说不认识那个老头。当官的不相信他,就给他上刑,结果,李吉就被屈打成招,承认了罪行。之后,李吉就很快被斩首示众了。
这个案子了结后,之前和李吉一起下杭州的两个同伴听说了这件事,都为李吉冤死而感到愤愤不平,便一起来杭州为他伸冤。他们顺着箍桶的老头这个线索,终于找到了张公,然后将他告官。张公起初一直不承认,最后,是在酷刑之下,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然后还指出凶手的头扔在哪里。就这样顺藤摸瓜,又把盲人老头的死因找了出来。他和盲人老头的两个儿子都被凌迟处死。
而张公的老婆,在亲眼看到他被千刀万剐后,吓得失魂落魄,摔了一跤,回到家就去世了。
七条人命,就这样,因为一只鸟而没了!听来,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2
看完这故事,我不由感慨万千。这件事,自然不能怪鸟,而之所以能害掉这么多条人命,主要还是当时对待这件案子的人有问题!要是他们之中,有一个人是正常的,也不至于会要掉这么多条人命。
首先,我得说说这个沈秀的父母。他之所以送命,还是因为他的父母太过溺爱孩子。他明明身体有毛病,还让他一个人出去玩,身边也不带一个仆人,家里又不缺钱。而且,他不务正业,父母也不好好管束他。如果他管好孩子,让他好好学习,要么在家学习做生意,要么去考取功名。而且,他到了十八岁,可以娶亲的年纪,也不想着帮他娶一个媳妇,或许,他成了亲,就变好了。可惜,做父母的不管教孩子,那不就是在害孩子么?将来后悔的,也只有父母而已。
所以说,沈秀被杀,他的父母得负很大的责任。
其次,杭州的官府也有些不作为。按理来说,他们应该问清沈父,沈秀去那里是要干什么。还有那只画眉鸟是又被谁拿走了,是卖掉了,还是被凶手拿走了。这些事,应该盘问一下当天去过柳林的人。然后追查画眉鸟的下落。这样,也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可是,沈父自己没有提到画眉鸟的事情,官府也不去追查。明知有线索,而不去查。这只能说,官府不够用心办案,而沈父自己也不够聪明。
还有,就是冤死的李吉,也真怪他自己嘴笨舌拙,见了官人就吓得没了脑子。当官的问他画眉从哪里得来的,他说是从一个老头那里买来,别人又问是哪个老头,他只说不认识那个老头,却不记得说自己有好几个人证,也不说自己可以去找出那个人来。要是他懂得替自己争辩,把人证说出来,把箍桶的老头找出来,他还会被定罪吗?肯定不会。
然而,他就真是死在嘴巴不会说吗?也不全是。那个审问他的大理寺官也有问题!
他作为专业的官员,应该问李吉有没有人证,还记不记得老头的模样,应该带人去杭州亲自查问才对。并且,他在明知案子有疑问的情况下,却对李吉使用各种酷刑,导致他屈打成招。然后,他又很草率地结案,很快就把李吉直接斩首了。这实在是有些荒谬。
同时,我也感觉,在古代,屈打成招的现象应该不少。就单说《喻世明言》里的案子,就有鲁学曾,还有这个李吉。鲁学曾和李吉一开始都不承认自己犯过罪,官府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就是凶手,而且案子还有疑点没有搞清楚,可官府却一口咬定就是他们,还施加酷刑,逼迫他们招认。没几个人不怕疼,能扛得住酷刑的折磨,所以,他们为了不再受折磨,都只好招认。要不是鲁学曾命大,遇到一个监察御史来到县城,而这个御史又比较聪明机谨,使用计策引出真凶,否则,他估计也要像李吉一样,成为一个冤魂了。
所以,我觉得,抓犯人真的不能滥用酷刑,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随便用刑,就容易屈打成招。像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如果犯人还抵赖,那就可以适当用些酷刑。比如在这个案子里,张公在证据如此确凿的情况下,他还不承认,这时候,官员用刑,就比较适当了。
最后,我觉得那个盲人父亲也是可悲可叹。他也真是糊涂!因为可怜儿子,就那么随口一说。可就是这样,就把自己的命送了。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愚不可及,竟为了那点赏钱,杀了自己的父亲。这如何下得去手呢?
而那个杀人的老头,更是令人难以理解!他竟然会为了只值一二两银子的鸟,而随意杀掉一条人命!甚至还把那把刀就放在担子里,继续去城里。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那个冤杀了李吉的大理寺,最后也被贬为庶民,发配岭南了。
所以说,这些人里,哪怕有一个人比较三观正常,认真对待事情,积极面对,也不至于弄出这么多稀里糊涂的事情来。
3
可仔细想来,也许,这也是因为,古时候的人,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造成的吧!因此,有的人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替自己申辩。也有的人,没有什么廉耻心,不顾风化,就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过,最根本的原因,也许还是因为贫富差距比较悬殊罢。否则,就凭那只鸟的价钱,怎么就能让一个老汉失去了良心呢?
好在故事最后的结局,也总算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就像冯梦龙说的,“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所以,我们不管生活条件有多艰难,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坚守住本心,积极面对。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良心,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老天爷一定会抛弃他的!
同时,我们做人做事,也一定不能稀里糊涂地处理。如果你不对自己负责,面对事情不作为,不积极,命运就绝对不会眷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