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昨天的开门红之后,今天股市还是比较热闹。但是,你不一定在赚钱。
牛眼君看了下今天几个指数分时图的黄白线,基本上是白线在黄线之上,深成指和中小板指的黄白线差距最大,这表明权重股对指数的影响较大。
再看看今天中小板的亿市值以上的股票,大多数表现不错,其中海康威视、牧原股份涨停。
作为这种大市值的股票,一般散户是不会买的,原因是嫌盘子太大,很难涨起来。
如果一波行情来了,仅仅是看下热闹而没有赚到钱,还不如退出股市算了。
望一眼如今的市场,除了一些老热点频繁表演之外,但已涨了一大波,那么还有没有安全边际高一些的低位品种呢?
焦点热话
龙头券商喊话:
这家公司,放心大胆地闭着眼买!
“安防茅”、“猪茅”今天涨停,带动指数飙升,估计一些股民是赚了指数不赚钱。今天,牛眼君就来聊两个事情,先来说第一个。
对于大市值股飙升的市场风格,估计会有一些股民表示不服,认为是机构抱团的效果。牛眼君今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解释了这个现象。
先来看下成熟市场的港股吧。据海通证券分析,对全部港股按市值进行分组,发现市值越大的公司涨幅也越大,/1/4-/12/25期间市值在50亿港元以下的公司平均涨幅为2.0%,50亿-亿港元的公司为8.0%,亿-亿港元的公司为26.0%,亿-亿港元的公司为41.7%,亿港元以上的公司为48.2%,表明港股存在明显的龙头效应。
港股龙头化的原因一是龙头化源于业绩更优。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升级推进,龙头公司业绩表现更优异;二是龙头化源于机构头部化。通过对比外资、内资、港资机构前50大重仓股的特征可以发现,内资机构与外资、港资机构偏好相近,均青睐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大市值龙头。年以来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对港股的定价权边际增强,同时内资机构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机构内资化和头部化进一步强化龙头公司的表现,其背后的逻辑是相对考核和定期排名机制下投资者倾向于“抱团”业绩稳定、股价持续上涨的少数龙头,表现为内资机构持仓集中度上升,且规模越大的基金越倾向于重仓龙头公司。
另据国盛证券分析,近年来A股市值后50%成交占比持续下滑,已从年的33%下降至年的19%。借鉴海外经验,日本,韩国,美国成熟市场中市值后50%,成交占比分别为4%,3%,2%均处于较低水平,未来A股市值后50%成交占比还会继续下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个市场以前是主板与中小创的风格切换,最近几年是大市值与小市值之间的风格切换。以前小市值股受到追捧,最近几年行业龙头受到追捧。
第二个事情,目前有没有安全边际高的低位品种?牛眼君发现,A股每波行情之中,券商股都要表现,而目前多数券商股尚在低位。
这几年的市场,投资者在逐步的机构化,以前的散户逐步的把钱交给私募和公募、券商资管打理。此外,券商自营盘也在炒股。因此券商会受益于股市走牛,并且也在财富管理转型。
作为资管行业的一个代表,牛眼君看了下“PE之王”黑石集团的表现,走得蛮漂亮的。
据央视财经报道,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行政负责人于新利在直播中表示今年其实最好的还是A股和港股,还是中国的资产。现在A股四千多家公司,最好的公司肯定就是前10%,沪深、创业板50和科创板50,这家公司一定是中国最核心的资产,这些公司就放心大胆地闭着眼买。如果再想扩大一个范围,扩大到20%,就是家公司,就是中证加沪深加中证。未来不管十年之后,A股公司从四千到六千家,最有价值还是前20%,还是核心资产。中间也许有个别一些公司变成前20%,但大部分公司在未来十年之内,要么退市,要么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所以五六年前那种炒概念、炒壳、炒小的思路,在未来的市场里一定是行不通的。
游资情报
“章盟主”巨资倒手暴涨军工牛股;“炒股养家”出逃6跌停医药股!
今天大盘继续演绎“吃药喝酒”行情,食品饮料、酿酒、农牧饲渔等大消费板块涨幅居前,然而,去年年底一度暴涨的煤炭和电力板块却跌幅居前。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认为,时值春节前最后一个多月的交易阶段,消费板块的预期向好,再加上白酒股的“示范”效应,因此特别吸引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