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京中央9月秋拍万紫千红盛世御瓷诸家 [复制链接]

1#
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09/9163721.html
万紫千红盛世御瓷——诸家藏康熙朝雅瓷专场

Lot清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花纹太白尊

JPY3,,-5,,

HKD,-,

H.6cm;D:13.3cm

底款:大清康熙年制

来历:年1月香港苏富比Lot

本器小口微侈,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灯草边。短束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浅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尊外壁满施豇豆红釉,隐现苔点。腹部釉下刻团螭龙暗纹,线条流畅。《匋雅》载道:「太白尊口小不及寸,项长不及半寸。肩腹及足愈趋下愈大。足之围径尺余矣。有平雕团螭三面」(图一)。外底施白釉,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款字书写遒劲有力,为康熙御窑豇豆红器之典型款识。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特殊红釉品种,因烧制时偶见天然绿色苔点颇似豇豆而得名。红釉类器物由于发色要素不稳定极难烧成,明初以降,便少工匠问津。直至康熙年间方见复烧,并有所成。可谓冠绝本朝。目前所见康熙豇豆红釉之官窑乃康熙朝组瓷之经典,多为当时著名文臣刘源所设计,著名督陶官臧应选精心督造之文房案头清玩。太白尊可谓其中翘楚,因形似唐代诗人李太白饮酒之酒坛而得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

本器形制规整,发色均匀,釉面光洁莹润,传承有序,为年1月苏富比拍卖Lot拍品,极具珍藏价值。

Lot清康熙郎窑红梅瓶

JPY1,,-2,,

HKD85,-,

H:17.5cm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郎窑红观音瓶

此器作梅瓶形,小口,短颈,丰肩,斜直腹,近足处外撇,浅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施郎窑红釉,口部及圈足一周露出白色胎体。整器釉层肥厚,釉面开片,剔透如晶,滋闰如玉,其色红如初凝之牛血,骄艳欲滴,美不胜收。

郎红釉创烧自清代康熙官窑,督陶官郎廷极奉御旨仿烧前朝红宝石色瓷器,历数百窑失意,郎廷极终捧得壹红色瓷器,色似牛血猩红,器如美人研艳。世人惊艳之余念其功绩,便以其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红”。郎窑红,为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壹种,它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壹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郎窑红之诞生,不仅结束了自明朝中期以来铜红釉烧造失传二百年之历史,更是在胎釉,发色等各方面都有进壹步的发展。以至于乾隆帝都为之赋诗称赞:“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恰如本器,釉色红如霁霞,如内插鲜花,或使鲜花为之含羞,实可谓难得壹见的传世郎窑红佳器,可宝可藏。

Lot清康熙茄皮紫釉将*罐一对

JPY1,,-2,,

HKD,-,

H:33.5cm×2

器形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釉将*罐

此拍品为茄皮紫釉作将*罐一对,二器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二器釉色均酱紫泛蓝,釉层肥厚滋闰,器形饱满大气,为清康熙单色釉之珍品。将*罐为明清时期瓷器罐器之壹,其盖颇似将*的头盔,故而得名。将*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除如本器的茄皮紫釉外,还有青花、五彩,三彩,*釉等。本对器物均施茄皮紫釉,为紫色釉之壹种,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有云:“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的不同,紫色呈色亦有所不同,有深、浅茄皮紫和葡萄紫、玫瑰紫等色。紫釉始烧于明弘治时期,色泽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种色调,深者如熟透的茄皮,浅者似将熟之茄皮。清代康熙时开始大量生产深茄紫釉器,紫色有浅、深、老三色,以深者多见,釉面明亮光润,工艺成熟。清康熙景德镇窑最为流行,器物以琢器居多。恰如本器,便是较为经典的清康熙茄皮紫釉大器,二者整体釉色匀称,施釉肥厚滋闰,是传世同类器物之少见佳品,可宝可藏。

Lot清康熙青花人物图纹笔筒

JPY8,,-10,,

HKD,-,

H:15.1cm;D:16.3cm

注:附原有购买记录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人物纹笔筒

此笔筒圆口,直壁,通体施白釉,上以青花绘制纹饰,釉汁肥腴,莹润如玉,釉面平滑,光泽莹亮,足部露胎,胎体坚实细腻。口沿上以青花绘几何纹一圈,其下通体绘古代将相人物图纹一周。人物绘画生动,有身着盔甲,头戴长翎之武将,有身着官服,头戴官帽的文臣,亦有持戟而立的侍者等,更有持旗听令之士兵,均神情并茂,惟妙惟肖;人物四周有假山垂柳,罗帐门栏,远近相依,通过青花浓淡相错的效果,使得画面层次分明,一幅发号施令之画面跃然其上。

康熙一朝大兴文治,崇尚儒学,重兴礼教,打破满汉隔离,故此时景德镇无论官窑民窑,均有烧造大批文房器物,笔筒是一大宗,特别是青花器物,此件即为其中上佳者。此器整体胎质紧实厚重,施釉肥厚,青花发色青翠浓艳,晕色自然,将所绘纹饰清晰突出的体现出来,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康熙青花佳器,也是一件难得的文房陈设雅器,可宝可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